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十三道河子 十三道灣兒 干部百姓貼心肝

——內蒙古克旗同興鎮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紀實

2014年05月16日10: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內蒙古克旗同興鎮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多措並舉,進一步完善鎮、村、組三級便民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為民服務水平,為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打牢基礎,在十三道河子流經的土地上,真正實現“黨群一家親,干群心貼心”。

“點、線、面”結合,完善聯系服務群眾網絡。一是點上著力,為三級干部分別確定具體聯系點。每位鎮黨政班子成員定點聯系1個村,每位鎮干部定點聯系2-3個村民組,每位村組干部定點聯系5-10戶重點戶。二是線上統籌,理順便民服務兩條線。一方面,自上而下開展服務工作,鎮黨委政府成立7支便民服務工作隊,每半個月下組入戶一次,面對面服務群眾,對屬於鎮級管理范疇的服務事項,能夠立即解決的現場辦公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帶回鎮政府,由各職能站所認領解決。對屬於村、組級管理范疇的服務事項,下鄉工作隊要認領后及時反饋給村、組負責人,並提出解決意見。另一方面,自下而上開展服務工作,各村民組組成由村民小組長為主體的聯絡員隊伍,及時收集群眾待辦事項,定期上交村委會。各村成立由村干部為主體的代辦員隊伍,將各村民組聯絡員上交的代辦事項分類整理,上交鎮政府各職能部門統一辦理。三是面上鋪開,擴大服務群眾覆蓋面。鎮黨委政府召開專門工作會議動員全鎮干部自覺踐行公仆宗旨,主動深入到群眾意見大、困難多的地方開展服務工作,全鎮89個村民組全部有鎮干部聯系。同時,鎮黨委政府統一發放了印有鎮干部姓名、職務及聯系方式的便民服務聯系卡,有效地擴大了服務群眾工作半徑。

“廳、站、點”配套,構建聯系服務群眾載體。一是鎮內建廳,開展“一站式”服務。鎮黨委政府投資60萬元,建立10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大廳,民政、社保、計生等12個職能站所分別抽調1-2名工作人員常駐大廳,開展“一站式”挂牌服務。各站所“拔掉藩籬、打開窗子”受理群眾所需服務,防止了各職能部門之間推諉扯皮,提高了為民辦事效率。二是村內建站,開展“定點式”服務。全鎮7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務工作站,並派專人定期值守,設立村情民意採集箱,定點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同時設立代辦服務公示板,對群眾意見建議收集和辦理情況採取公示和銷號制度。三是組內建點,開展“動態式”服務。各村民組建立服務代辦點,隨時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和待辦事項,逢每月大集日上報村級代辦員進行集中代辦。通過構建“廳、站、點”三級服務平台,僅半年時間累計為群眾辦理各類事項800余件,節約辦事成本5萬余元,群眾感受到了變化,得到了實惠。

“訪、幫、促”並舉,增強聯系服務群眾效果。一是開展走訪活動。每位鎮干部每季度必須走訪聯系點一次,詳細了解聯系點所在村、組代辦員和聯絡員本季度便民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對工作中存在為民服務意識不強、不作為的代辦員和聯絡員要進行約談提醒或及時更換,確保三級便民服務工作“不停電、不短路”。二是開展幫扶活動。一方面,對地處偏遠、交通條件較差的村組代辦員和聯絡員,給予適當的交通補貼,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及時解決代辦員和聯絡員的生產生活困難,讓他們“輕裝上陣”,全身心開展便民服務工作。三是開展激勵互促活動。設立黨員群眾互幫互助評比台,建立評比台賬,作為鎮干部年末考核、村干部年末績效、組干部年末評優的重要指標,使基層黨員群眾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相互促進,確保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長效化。

(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黨建雲平台供稿 楊雯昊、梁天宇、王樹春)

分享到:
(責編:高巍、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