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雙百”工程實施以來,襄城縣按照市、縣委的安排部署,圍繞市委提出的“夯實雙基、搞好幫扶、強化管理”總要求和縣委提出的“后進變先進、先進變亮點”的目標,堅持把“雙百”工程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載體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以“雙百”工程成果展現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著力做到“不錯、不換、不脫、不減”,持續推進駐村工作。
“不錯”,走群眾路線不錯位。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襄城縣積極做好密切聯系群眾工作,著力加強對村“兩委”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縣委書記“真心為了群眾 當好人民公仆”主題黨課相繼召開,448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出席會議。同時為落實市委、縣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舉辦全縣農村黨支部書記黨的群眾路線專題培訓班,448名基層黨支部書記參加了培訓。各工隊積極貫徹中央、省市、縣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精神,陸續召開了村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截至目前41個駐村工作隊都已召開了活動動員會,他們創新舉措,通過發放民主測評表和召開群眾代表、黨員代表座談會及廣發調查問卷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問題,截至目前,41個駐村工作隊共收集意見建議320條,梳理問題158條。同時建立“民情檔案”,實行一事一帳一檔,分類歸帳歸檔,鄉村共管、資源共享,對號銷賬存檔制度,“民情檔案”的建立強化了黨群關系,架起了工作隊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不換”,真蹲實干不換擋。2014年以來,襄城縣持續落實縣級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各鄉鎮及駐村工作隊相關單位的主要領導,努力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紛紛選擇所在單位包駐村位為自己的群眾路線聯系點,深入到村,吃住在村,真心實意的了解民情,盡最大能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各工作隊第一書記嚴格按照“版面要上牆,台賬要可行,日記要堅持,開會要記錄,信息要報送”的“五要”要求,持續履行好第一書記職責。認真遵守“駐點、例會、報告、督導、紀律約束、通報”等“六項”制度,做到“沉下去、蹲得住、仔細聽、認真記、真幫扶”,在駐村實踐中認真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截至目前,選派的41個駐村工作隊、206名干部共記錄民情日記3000多頁,報送信息300余篇。
“不脫”,解決問題不脫軌。2014年以來,襄城縣按照“縣委監管、鄉鎮主管、村級直管”的三級管理體制,圍繞村室建設、項目引進、生產生活設施改造等重點難點問題,強力推進,形成工作合力,解難題、惠民生。截至目前,解決熱點難點問題45個,解決矛盾糾紛27起,通過財政獎補、鄉鎮籌集、村級“一事一議”、部門扶持、企業投資、能人捐助、社會奉獻等方式,持續投入幫扶資金200余萬元,新引進項目14項,開挖排水工程1000米,修建垃圾處理池5個,安裝文體器材40個,添置辦公桌椅11套,添置圖書400本,打井7余眼,修路3公裡,安裝變壓器3余台,架設電線100余米,去年新建、改建12個村室中已有9個投入使用。如:市旅游局、縣事管局駐山頭店鎮黨廟村工作隊向村“兩委”捐贈兩台價值一萬余元的筆記本電腦,用於改善黨廟村兩委的辦公條件﹔縣供電局駐雙廟鄉崗孫村工作隊按照“六有”標准籌資5.2萬元購置配備了辦公家具,並投資5.7萬元對村室圍牆進行粉刷,更換門窗,制作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較大的提高了村“兩委”的辦公環境和條件﹔市安監局、縣發改委駐襄城縣紫雲鎮張庄村工作隊於3月28日組織村兩委干部和群眾黨員參加了紫雲鎮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邀請襄城縣委黨校王國木副校長現場講授黨課。實施“雙百”工程以來,各駐村幫扶工作隊也充分利用“四議兩公開”這個“利器”,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普遍關心的焦點難點問題,為駐地群眾辦了許多實事好事。如縣財政局駐城關鎮河西村工作隊於4月9日組織全社區50多名黨員召開了河西社區黨的群眾路線主體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並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爭取一事一議項目一個,擬修建1900米長的水泥硬化道路,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襄城縣質量技術監督局駐十裡鋪鎮單庄村工作隊充分依托幫扶對象特點和自身職能優勢,在村室建設和蘆筍種植標准化上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發揮“4+2”工作法在基層工作當中的巨大威力,順利推進兩項重點工程實施﹔許昌卷煙廠、縣農機局駐王洛鎮塚王村工作隊經過調研了解到,該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就是村街的修路問題,經過多方協調,運用“四議兩公開”,升級改造一條村路。
“不減”,幫扶力度不減速。對照2013年幫扶工作計劃推進情況,擬定了2014年幫扶工作計劃。一要提高認識,各工作隊要認真落實“雙百”工程目標任務,在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的基礎上,謀劃和實施好今年的幫扶項目,完善和建立工作推進台賬,並進行可行性分析,分解任務步驟,提高可操作性﹔認真落實“單位作后盾、一把手負總責、第一書記當先鋒”的要求,持續做好駐村幫扶工作。二要深入謀劃,加大支持力度,發揮駐村工作隊及所在單位優勢,幫助所駐村多引項目、發展特色產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三要切實轉變作風,樹好形象,以即將開展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踐行群眾路線,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服務意識,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四要加大幫扶力度,多辦好事實事,強化村室“管”、“建”責任,對已建成的村室,要完善功能設施,加強日常管理﹔對在建和新建村室,進一步強化措施,統籌協調,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同時,多爭取改善民生、提升村容村貌的公益項目,盡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襄城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代文濤 鄧福洲 張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