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襄城縣聚焦群眾對窗口服務單位和職能部門提出的“四風”方面的意見建議,扎實開展了“規范行政行為、提升行政效率、維護民生民利”專項治理,緊扣圍繞“廉潔行政、優化服務、高效辦事、保障民生”這一主題,大刀闊斧,動真碰硬,倒逼職能部門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不斷提高職能部門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取得了較好實效。
一是精心部署造聲勢。 4月10日,該縣召開“規范行政行為、提升行政效率、維護民生民利”動員大會,具體明確了開展專項治理就是解決突出問題、優化發展環境、轉變工作作風和提升治理能力,在為項目建設、為企業、為群眾搞好服務上體現活動成效,真正讓干部“帶勁”、讓群眾“得勁”、讓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強勁”。襄城電視台、襄城在線、襄城廉政網等媒體及時跟進,開辟專欄及時宣傳報道專項治理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宣傳先進典型,曝光批評反面典型,在全縣營造出“高位啟動、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全面參與”的良好聲勢。
二是細致梳理強監管。審核梳理行政事項。制發了《關於報送行政審批、行政檢查、行政征收、行政處罰事項的通知》(襄優辦〔2014〕8號),要求各單位對涉及本單位的行政審批、行政檢查、行政征收、行政處罰事項進行梳理,逐一填寫《行政事項呈報表》上報至縣優化辦。縣民政局在對自身行政事項進行梳理后,已上報取消行政收費事項6項共計860元。同時針對群眾關心的低保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優化審批流程。縣紀委監察局對13個相關單位涉及的項目審批事項流程進行簡化,縮短審批時間,以進一步提升行政效率。該縣林業局壓縮審批時限,林木採伐証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為7個工作日辦結﹔縣發改委在項目核准批復事項中,由原來提供的17項附件減少到12項,審批程序也由原來的9項減少到了5項。建立完善監督管理機制。縣質監局成立了案件審理委員會,明確對本局決定立案的行政處罰案件,必須通過案件審理委員會審議,同時對前來辦事的群眾發放便民服務卡和明白卡,公開投訴電話﹔縣財政局成立聯合督查組,對全縣財政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核把關,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防止國家財政資金損失。
三是“擊鼓傳花”搞評議。5月6日上午,縣紀委監察局組織開展了專項治理活動第一次集中評議,參加評議的49名“兩代表、一委員”、企業和商戶代表認真填寫了調查問卷,對40個職能部門從作風態度、依法行政、服務效率、勤政廉政四個方面分別打分,總分100分。縣電視台進行了全程監督錄像,調查問卷填寫結束后,從評議代表中隨機抽取了5名特邀監督員,會同電視台現場監督工作人員對調查問卷匯總、計算,當場進行排名,排名結果在縣電視台播出。本次評議,縣煙草公司排名最后,該單位一把手在縣電視台進行表態檢查,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明確整改努力方向,連續播放一個月,直到下一個最后一名單位出現,形成“擊鼓傳花”效應。
四是嚴格督查明紀律。從有關單位抽調人員成立四個督查組,每個督查組分包4個鄉鎮和10個縣直單位,每月各組的分包單位進行輪換,全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16個督查組也將專項治理活動納入督查內容,開展專項督查。建立督查機制。通過明察暗訪、查看辦理案事卷、聽取單位自身行政事項梳理情況匯報等方式,對全縣各鄉鎮和單位進行了不間斷督查,確保活動開展取得扎實成效。各督查組每天匯總督查情況,每周召開一次督查工作匯報會。突出督查重點。重點督查行政審批行為,大力整治“四亂”、“四難”、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以及吃拿卡要等現象﹔各單位事項公開和辦事公開情況﹔實行“兩集中、三到位”情況﹔各鄉鎮、各單位工作紀律和工作作風情況。通過督查,對1個鄉鎮、三個單位和8名工作人員進行了通報批評,其中效能告誡1人。
(河南襄城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牛佔營 王保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