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征求意見環節普遍存在的談成績多、談問題少,談工作問題多、談思想問題少,談班子問題多、談個人問題少等“三多三少”問題,柯城區立足實際,堅持做實做細“三聯三真”這一自選動作,領導干部、部門單位、黨員干部分層次、分類別面對面深入群眾,原汁原味聽意見、追本朔源查問題,努力破解征求意見“三多三少”難題。
區級領導干部雙聯,真正解決問題。區四套班子領導和區委常委帶頭深入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在發展主戰場聽意見解難題。一是在走訪座談中聽意見。以“兩表三訪四談”為抓手,再次深入基層聽取各方意見。“兩表”即民主評議表和征求意見表,將“四風”問題的24種具體表現設計為“選擇題”,列入表格供征求對象對號入座選,共發放表格289份,征求到書面意見184條。“三訪”即深入基層下訪、約訪和接訪,深入“第一書記聯系村”、聯系社區和聯系企業開展“千戶走訪查四風”活動,利用領導干部信訪接待日、民情溝通日,面對面接待和化解群眾矛盾,已辦結信訪件4件,化解信訪積案56個。“四談”是召開縣處級以上老同志、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區直單位主要負責人、民主黨派無黨派代表等四個層面的座談會。二是在走親連心中聽意見。區委常委與聯系鄉鎮(街道)干部一起住夜值班,帶頭結對聯系1-2戶突出困難群眾,落實與聯系群眾“周聯系、月見面、節走親”制度,普遍開展“基層走親、連心解憂”、“三走進”、尋找微心願.點亮微心願等活動,撰寫“走親手記”,在走親連心中察民情、話民生、聽民意、解民憂,全區38名區級領導干部累計下基層走親連心300余人次,平均每人次征集到2—3條針對性比較強的意見建議,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各類問題1800余個。三是在督查工作中聽意見。由區委常委帶隊,定期對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生態家園建設等重點工作,余杭山海協作產業園、北建城市物流綜合體等重大工程項目和赤膊牆整治、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重點領域改革推進情況開展督查,直接深入整治現場、項目工地、生產車間,現場聽取管理、施工等方面的具體意見,提高意見征詢的針對性。
部門(單位)挂聯,真正服務上門。各部門單位特別是窗口服務單位走出機關,深入社區、村居一線,查擺群眾辦事難方面的問題。一是在轉換角色中查問題,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切實開展“一把手駐辦事大廳日”、“我當一天服務對象”、“我與服務對象互換角色”等實踐活動,通過親身體驗服務對象辦事過程,認真查找服務流程長、辦事程序復雜、服務欠規范、排隊時間長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提高問題查擺的准確性。二是在上門服務中查問題。執法監管部門深入開展大調研,送服務到鄉村、社居和企業,試行“局長領辦制”,變被動等群眾辦事為主動上門為群眾辦事﹔鄉鎮(街道)結合“住鄉包村聯戶”制度,開展進村入戶大走訪,試行“七點半錯時服務制”,在“零距離”服務群眾中開展問題“大聽診”,查擺服務盡責不夠、履職不強等問題,提高問題查擺的准確性。三是在拓寬渠道中查問題。充分利用基層政務信息系統、柯城新聞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欄、柯城先鋒官方微博、各單位門戶網站等媒體平台,多渠道發布服務信息,同時向社會公布意見征求熱線、專用郵箱、意見箱、留言薄,暢通群眾服務訴求。通過拓寬服務渠道、創新服務方式,審批時限。
黨員干部點聯,真正心系群眾。黨員干部點對點聯系,真聽群眾聲音,通過工作機制促進,倒逼黨員干部講真話。一是在倒逼機制中聽真聲。針對談話中的“三多三少”,創新一系列談話工作機制。開展延伸談話,將談話對象擴大至“兩代表、一委員”、工青婦負責人、村主職干部、臨近退休人員,真正將敢講真話的人列入談話范圍﹔談話意見實行“531”硬性量化,明確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和普通干部,每人分別對領導干部至少提5條、3條和1條意見,通過自己找、同事幫、上級點,確保每個單位至少能征集到20條以上意見建議﹔針對談話過程中的“老好人”,採取“補充談、二輪談”倒逼法,對有思想包袱的人,推行談話回避制、約談制,提高談話質量。二是在結親幫促中聽真聲。全區2000余名黨員干部採取“1+1”、“1+n”等模式,主動與基層群眾“認親戚”、“結對子”,開展“三登門、三必到、六必訪”、“結鄉親、常走親、真幫親”、居情格子鋪、民情百寶箱等活動,在農家院落、田間地頭與群眾“嘮家常”,聽取群眾真意見。三是在獻計獻策中聽真聲。開展“我為柯城發展獻一策”、“助力柯城奔跑看我”、“我為家鄉添光彩”、“做一名家鄉招商引資的聯絡員”、“家鄉招商項目之我見”等系列活動,對基層群眾和農村黨員對經濟建設和招商項目是否符合實際、是否尊重群眾意願進行大調查、大梳理,從如何推進家鄉經濟和項目建設方面廣聽真音,與群眾共謀發展。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黨建雲平台供稿 鮑紅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