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總書記參加指導了蘭考縣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會后,蘭考縣縣委書記王新軍告訴鄭州晚報記者。“入黨31年以來,這是我參加過的最有辣味的民主生活會。我干縣區委書記十幾年了,從來都是我批評別人,這次也嘗到了被別人批評的滋味。”(據5月11日《鄭州晚報》)
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自曝十幾年來從沒有被別人批評過,暴露了其作為一把手十幾年來從來沒有參加過一次像樣的民主生活會,甚至沒有組織過民主生活會。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其組織民主生活會,參加人員也只是聽其一言堂式的點評,而對一把手,人們都是心存敬畏,絕無二話。
王新軍十多年只是批評別人,從沒有嘗過被批評的滋味,只是全國縣委書記的一個縮影。在全國大多數地方,幾乎都存在這種現象,一把手至高無上,沒有人敢當面批評一把手。批評一把手,存在風險。對於商人來講,和氣“生財”,而對於黨政干部來說,和氣正是為官之道。批評一把手很有可能會被戴上不團結同志的帽子,還有就是人心隔肚皮,誰能保証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被一把手穿小鞋、使絆子呢?畢竟一把手相對於其他人來說具有絕對的權威。
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的傳家寶,然而這個傳家寶卻早就被一些黨的組織束之高閣,成了只是空喊,而不付諸實施裝點門面的口號,成了一把手一言堂的遮羞布。之所以會這樣,一是一把手家長作風嚴重,自己有病,卻自我感覺良好,聽不得不同意見,聽不得半點批評之聲。二是其他同志,大多數都奉行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禍從口出,少說話就會少犯錯,尤其是會給一把手留下好印象。
其實,民主生活會就像是一次會診,批評與自我批評是給黨的干部進行的一次體檢。很多時候,自己有病,自己並不能察覺,隻有通過外部的檢查或專家的會診才能確定。民主生活會其實就是一次有益的體檢與會診。然而很多黨政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諱疾忌醫,已經丟掉了我們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傳家寶,以至於小病養成了絕症。
這一次,蘭考縣委民主生活會,由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主持,后有總書記參加,開的辣味十足。筆者在想,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民主生活會,很多都沒有如此高級別的領導參加,會不會也開的辣味十足呢?還有就是,以后沒有省委書記主持,沒有總書記參加,蘭考縣還會不會開出如此辣味十足的民主生活會,把傳家寶真正傳下去呢?筆者心中大打了一個問號。
最后,筆者希望黨員干部特別是一把手都心胸坦蕩,希望每一個地方都能開出如此辣味十足的民主生活會,更希望如此辣味十足的民主生活會不是前無古人的曇花一現,而是后有來者常開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