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米林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培靈開始了每月2次的“親戚戶”走訪工作,查找基層群眾亟待解決的生產生活問題。
米林縣羌納鄉羌渡崗村黨支部書記西洛正在家裡打酥油茶,准備早飯。李培靈推門而入表明來意,西洛便熱情邀請他品嘗剛打的酥油茶,邊喝邊聊。
村民們聽聞從縣裡來了領導,片刻間,西洛家熱鬧起來:“你是縣裡來的領導,我想反映一個問題,我們農民知識水平低,在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方面缺乏專業技術指導,造成了投入高,收益低的局面,縣裡和鄉裡能不能多派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到村裡,為村民傳授技術,幫助我們增加收入?”
村民宗吉反映的問題,李培靈當即給出回復:“目前,米林縣各鄉鎮都在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在拓寬群眾增收渠道的同時,忽視了農村技術人員的培養工作,后期管理跟不上,給群眾添了麻煩。在下一步工作中,縣委將督促鄉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各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積極協調本村特色種植養殖方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把農業技術送到你們家門口,直到你們學會掌握能用為止。”
這是林芝地區地、縣級干部開展“結對認親,心貼心征求意見”活動的一個縮影,進鄉鎮、進村居、進農戶、進寺廟、進企業,訪民情、訪民意、訪民難,黨員干部進村入戶與群眾拉家常、謀發展、聽心聲,話題涉及群眾生產生活方方面面。
今年以來,林芝地區通過“唱紅歌、觀紅影、走進歷史上黨課”、開展學習宣傳“三個最美”(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最美郵遞員)人物先進事跡等活動,並針對門巴、珞巴等人口較少民族和僜人實際,開展了“藏漢門珞”四語宣講,“齊塑門珞文化、齊說門珞語言”,倡導“改進民風習俗、節約過節”等活動,進一步弘揚了優良作風、傳承了“老西藏精神”,也確保了教育實踐活動在人口較少民族中有效開展,增強了黨員干部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
同時,林芝地區敞開大門,廣泛聽取意見。地委班子及各級黨委(黨組)負責人作表率,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以上率下,“誠懇座談、面對面征求意見”,“結對認親、心貼心征求意見”,“民主評議、背對背征求意見”, 廣泛聽取各族各界群眾意見建議。共征求到對地委班子及成員關於“四風”、“兩問題”、“一薄弱”等方面的意見建議143條﹔全地區31名地級干部、571名縣級干部、2355名科級干部及805名其他干部確立結對幫扶群眾5131戶,開展走訪24792人次,征求意見建議652條,辦實事好事2802件﹔地委督導組對609名縣處級黨員干部進行民主測評,對所有參加活動單位的802名干部進行談話,並將征集到的498條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被督導單位黨委(黨組),督促抓好整改落實。
“現在的黨員干部對我們農牧民群眾又貼心又實在,我們提出問題,他們不僅放在心上還放在行動上。”林芝縣久巴村村委會副主任多布杰如是說。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林芝地區各級黨員干部趁著老百姓農閑進村入戶,一改過去“群眾農忙時節沒時間找干部、干部工作開展找不到群眾”現象,進一步拉近了黨員干部與基層群眾之間的距離,樹立了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