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帶頭
“對不起,打擾了,在開會嗎?我能列席嗎?”4月13日上午10時56分,正在開會的文山市柳井彝族鄉班子成員,誰都沒有想到州委書記納杰隨機調研來到會議室門口。加了條凳子坐下來,納杰問道:“你們在討論什麼內容?”“在討論如何爭取整鄉推進項目。”鄉黨委書記李相山回答。“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納杰和藹的話語,讓柳井鄉的干部們少了點緊張,多了幾分感動,打開了話匣子。
“柳井鄉轄7個村委會105個自然村11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000多人。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771元……”李相山向納杰簡要介紹了柳井的鄉情。“要系統掌握柳井的鄉情,對全鄉的交通稟賦、資源稟賦、人才稟賦、氣候稟賦等等進行認真分析,有的放矢排兵布陣。”列席會議過程中,了解到柳井鄉受自然條件限制,“三農”問題的解決難以突破、思路受阻后,納杰與柳井鄉干部一起拿出了“治療方案”。納杰建議,柳井鄉干部要進一步吃透鄉情,理清工作思路,增強工作主動性,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找准適宜產業做大做強﹔要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加強學習。同時,針對柳井提出的生姜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納杰現場辦公,要求農業部門牽頭聯系龍頭企業幫助解決。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各級領導帶頭參與學習、帶頭參與活動、帶頭征求意見、帶頭調查研究,為黨員干部作出了表率,“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為文山州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帶頭“作示范”——讓群眾看到活動決心。各級黨組織書記特別是州縣(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頭把自己擺進去,既當好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推動者、監督者,又當好活動的參與者。州委書記納杰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先后主持召開了5次常委會,及時傳達學習中央、省委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意見,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州委常委班子成員深入各自聯系點,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面對面地指導。
帶頭“尋問題”——讓群眾給干部“挑刺”。納杰帶頭深入文山市、馬關縣,直接走進村組、農民家中、田間地頭、企業學校,隨機聽取意見和建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其他班子成員也都“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基層一線,鼓勵大家講真話、講實話。各級黨組織直奔主題,通過採取黨組織班子成員帶頭隨機走訪、登門拜訪、發放征求意見函、書面問卷、個別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聽取領導機關、有關單位和基層干部群眾意見,確保征求意見貼近實際。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黨組織開展集體“會診”,研究提出處理方案,實行“台賬式”管理,明確責任人和辦結時限,逐一抓好落實。文山市東山鄉、追栗街鎮等鄉(鎮)安排人員組成“征求意見團”,進村入戶征求意見建議,為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找准方向。
帶頭“改問題”——讓群眾感受活動成效。為了確保邊學邊查邊改更具有針對性,在前一階段開展清騰退辦公用房、公務用車整治、改進和精簡文風會風取得實效的基礎上,各縣(市)、各單位結合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轉換角色、切身體驗”、扶貧開發、實施“三農”發展大規劃等工作,組織精干力量深入聯系點蹲點調研,與群眾同甘共苦,班子成員採取“一對一”的方式,結對聯系,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制訂發展規劃,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如硯山縣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將14件教育、8件文化、6件涉農、3件人畜飲水、2件計生等問題列為第一批整改重點,辦好一批人民群眾迫切希望辦的實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