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干部每天進村上班兩小時,電話公布上牆,村民可隨時找到干部解決問題﹔通過黨員干部遠程教育ECP系統,駐村工作室與鄉鎮視頻連線,駐村干部處理不了的當場連線鄉鎮,對群眾不“踢皮球”﹔村民每半年對駐村干部表現打分,村民的評價關系干部政績……東海縣雙店鎮在全省首創黨委駐村工作室模式,不久前接受群眾測評,群眾滿意度達93%。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連雲港市在東海縣推廣鄉鎮干部“駐村工作室模式”。
東海縣委書記徐家保表示,鄉鎮干部“駐村工作室模式”打通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到農村服務的最后一公裡,讓村民們全面了解鄉鎮黨委的工作,干部服務群眾一竿子插到底,是為民辦實事的好方式。
駐村工作室——
讓干部受教育 為群眾解難題
4月23日,記者來到東海縣,在該縣雙店鎮孔白村駐村工作室翻看“登記簿”,一股農村生活的氣息扑面而來:孔慶同家與鄰居宅基地糾紛﹔馮同光蓋房子要拆除鄰家院牆﹔曹恩舉申請農保﹔王朝民手指被軋斷,要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正在村部辦事的村民潘江告訴記者,他家春節前為蓋房子和鄰居老潘鬧矛盾,村支書出面也沒協調好,是駐村干部、鎮黨委副書記李躍文到老潘家長談,幫助兩家找到解決辦法。
“我們全鎮15個村駐村工作室都請農村草根書法家寫了同一幅字,叫‘群眾利益無小事’。干部下基層,就是要把小事做好。在我們眼裡是小事,對老百姓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李躍文感慨地說。
周一到周六,下午3點到5點是規定的駐村上班時間,牆上有手機號碼,群眾找干部很方便。62歲的孔白村3組村民孔凡周說:“我以前有事去鎮裡,看大門的問我找誰,我也說不出我的事該找哪個干部。村裡到鎮裡7公裡路,來回車費至少6塊錢,萬一要找的干部出去開會,這一趟就白跑了。現在多好,鎮裡干部就在眼面前,想找就能找到啊!”
服務群眾零距離,換來黨群干群魚水情。雙店鎮黨委書記劉張華說,從去年4月鎮黨委工作重心下移以來,鎮裡干部沉入一線,幫助村支兩委處理老大難問題,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黨群干群關系變得更加融洽,一年來實現群眾“零上訪”。干部駐村以前也搞過,但駐村干部跟老百姓總是隔了一層﹔現在鎮干部每天定時到村上班,再加上通過黨員干部遠程教育ECP系統黨委與各村直接視頻連線、群眾打分等辦法,使干部能夠真正沉下去,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問題。
駐村工作室——
用制度逼著干部沉下去辦實事
“今天是春節后上班的第二天,在村民宋彥光的引領下,我來到了有著240戶人家的后銀墩自然村,隻見村裡除了4條主巷道能過往車輛,其余的道路都被村民隨意堆放的草垛和碎石瓦片佔用……真的如同群眾反映的那樣, 下轉A6版
外村來收糧食、換煎餅的小販都難進得來,這樣的村庄環境該好好整治。”這是駐宋庄村干部、雙店鎮建管所長翟勇寫在“駐村日志”裡的一段話。
去年剛駐村時,翟勇曾為寫不出日志內容犯愁過,這倒不是自己不會寫,而是過去下村組,也就跟村干部照個面,就匆匆回鎮忙其他事了。
“為規范駐村干部行為,黨委不僅制定駐村工作職責、測評制度、接待群眾工作制度、接待群眾流程等,還要求我們每天騎車到村,至少開展一次工作,每天進村指紋打卡,每周走訪5戶群眾,每天寫一篇工作日記。”翟勇直言,“不沉到農家,就寫不出日志。現在每周五,鎮黨委主要領導要檢查評比駐村干部日志。日志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大和編造,力戒工作‘蜻蜓點水’。”
為避免駐村工作表面化、形式化,最大限度提高實效,雙店鎮對“駐村工作室”干部作出明確約束,凡敷衍了事、應付群眾的,一經查實,嚴肅處理,真正使干部俯下身子進村,帶走困難,帶來實效。
“真心為群眾辦事,才能贏得群眾認可。”駐北溝村的駐村干部張林說。今年春節前,當地所產香水百合旺銷,一扎鮮花就賣了八九十元,村民張華兩個大棚毛收入18萬元,打算今年再貸10萬元擴大種植規模,問張林能不能幫忙跑貸款。節后上班第一天,張林和村支書劉財權東奔西走,一周下來,幫張華及其他十多戶農民拿到貸款。
駐村工作室——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我們村,由孔白、王白、斗溝3個村合並的。孔白、王白兩村歷史遺留問題多,派系矛盾、家族矛盾多,常常選不出村支書。駐村干部給村干部撐了腰,更重要的是,村裡工作規范了,各種信息都公開,老百姓相信我們,工作就好干了。”孔白村支部書記傅繼超覺得,干部駐村,使村裡政治生態環境大大改善。
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啟發曾長期在基層工作,多年前擔任過雙店鎮的黨委書記,他對該鎮黨委駐村工作室的創新一直很關注:“這個辦法,有效解決了鄉鎮干部如何接地氣的問題。有些鄉鎮干部,身在基層卻不接地氣,身處基層心不在基層。你深入下來、沉下來了,才能對群眾有感情,認真幫群眾解決問題,群眾跟你的關系才能融洽。現在,村民都能叫出駐村干部的名字,這才叫真的沉下去。”
雙店鎮黨委統計表明,駐村工作室制度實行一年,全鎮15個駐村工作室接受群眾來訪680人次,搜集意見建議43條,社會滿意度明顯提高。
連雲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軍說,鄉鎮干部駐村工作室充分發揮新農村服務中心和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平台作用,推動鄉鎮黨委工作重心下移,促進了鄉鎮干部離開案頭、走向田頭、熟悉戶頭,真正做到常在村、長駐村。鄉鎮干部駐村工作室模式是東海縣落實連雲港市委教育實踐活動分類指導的一項制度創新,對於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