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浙江:鄉鎮干部樂當“大腳掌”

2014年05月11日13:15  來源:浙江日報

時下,行走在浙江的鄉野田間,經常可以看到一位位鄉鎮干部深入基層、走村訪戶的忙碌身影﹔經常可以聽到一個個鄉鎮干部轉變作風、助力發展的動人故事。這是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變化。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干部,作為抓決策部署落實“最后一公裡”的中堅力量,是我省各級黨委、政府關注的焦點、緊抓的重點。“鎮干部不是‘大首長’,而是‘大腳掌’,要用腳步丈量民情,把工作做到第一線,做到群眾的心坎上。”省委主要領導形象的比喻,成為每一位鄉鎮干部努力的方向。

星期三,一個普通的工作日,而對於建德壽昌鎮的干部來說,是雷打不動的走訪日。“走村不漏戶,戶戶見干部”,如今,壽昌鎮的干部走訪經驗在全省推廣。

鄉鎮的夜晚,這樣的場景已司空見慣:在鎮政府辦公樓,燈一直亮到深夜,老百姓隻要撥個電話或敲下值班室門窗,馬上有人出來接待﹔在村口田頭,常有鄉鎮干部與村民一起乘涼拉家常……按規定,我省每名鄉鎮干部每周住夜至少1晚,去年以來,全省鄉鎮機關實有床位數新增3000余張,平均每2.4人有一張床位。利用住夜值班時間,各地普遍開展夜學、夜訪、夜議、夜辦。“干部下村的時候多了,晚上還到家裡坐坐,沒事也有‘三分親’,心裡真踏實。”磐安的一位村民說。

離開“案頭”,走向“田頭”,廣大鄉鎮干部切實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使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越來越短。在台州路橋,無論走到哪個村居,都能看到醒目的“駐村百曉連心窗”,公布了駐村干部的照片、崗位、聯系電話,百姓遇到麻煩事都能及時找到人﹔在衢州,每家農戶都有自己的民情檔案,實行實時動態管理……這些來自基層的好經驗、好做法,正固化為長效機制,持久發力,推動鄉鎮干部為老百姓提供更全面到位、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當前,不少地方的鄉鎮干部隊伍,存在年齡老化、不會與群眾打交道、專業技術缺乏等現象。為此,我省多渠道選人,選優配強“一把手”,把能夠駕馭全局、敢抓敢管敢擔當的干部選拔到鄉鎮(街道)正職上來﹔注入新鮮血液,把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干部充實進鄉鎮(街道)領導班子﹔發揚“老黃牛”精神,使一批經驗豐富、工作得力的50歲以上的“老鄉鎮”得到了重用。同時,各地注重培養鄉鎮“全科干部”,編印鄉土教材,採取導師幫帶、全科培訓、業務比武等多種方式,引導廣大鄉鎮干部成為百姓“問不倒”的百事通。

去年以來,我省各地還積極推動解決鄉鎮干部工作環境差、經濟待遇低、精神壓力大等問題,出台了一系列關愛機制,推動人、財、物等各類資源向鄉鎮傾斜, 給長年埋頭苦干的鄉鎮干部提高待遇,打破鄉鎮干部成長“天花板”,讓他們干事更有奔頭,受到基層的普遍歡迎。(記者 阮蓓茜)

分享到:
(責編:崔小粟、姚奕)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