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5個“到村到戶”直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2014年05月09日09: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拓寬服務群眾途徑,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在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把工作觸角延伸到村組,深入到戶,做到“學習在一線交流、意見在一線征求、困難在一線解決、關懷在一線體現、積案在一線化解”,切實解決好服務和聯系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學習教育到村到戶。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新興媒體等資源,採取送學上門、寄學到手等靈活多樣、務實管用的方式,組織年老體弱黨員、偏遠村寨黨員和流動黨員參加學習教育。全區13個鄉鎮(社區)利用遠程教育站點、黨員活動室等場所,組織農村黨員開展道德講堂45次,刻錄《楊善洲》等8部影片光盤1000余張,組織95名村(居)干部集中觀看“村官腐敗”警示教育片13場次。羊昌鎮把特殊黨課與村干部培訓會結合,組織200 多名村組干部及群眾代表集中觀看《蘇聯亡黨亡國二十年祭》和警示專題片。為確保黨員學習全覆蓋,區委組織部利用短信群發平台,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關內容編輯整理后,通過短信方式發送給流動黨員。區委宣傳部開通官方微信“微烏當”,流動黨員利用手機掃描“黔中秘境生態烏當”二維碼,或者關注“微烏當”微信公眾賬號的方式了解活動動態和學習熱點。

征求意見到村到戶。通過制作一張服務卡、召開一次“院壩會”、發放一張征求意見表等方式,將鄉(鎮)、社區領導干部、包村干部的姓名、聯系方式、服務事項統一制作成便民服務卡,印發給所聯系村群眾。同時結合“部門幫鄉、支部結對、干部駐村”和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黨員領導干部利用農閑或夜晚組織召開“院壩會”廣泛收集基層黨員干部群眾對領導班子及個人在“四風”方面的意見建議,對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建議。共召開“院壩會”142場,制作服務聯系卡6萬余張,發放征求意見表1.3萬余份,收集到涉及“四風”、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意見建議共3395條。目前,正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將責成有關單位限時整改。

實事辦理到村到戶。落實區四大班子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21名縣級黨員領導干部按照職責分工,分別指導聯系1-2個基層單位和項目企業,並在聯系鄉鎮選擇1-2個村民組,採取登門訪談、主動約談等方式開展3-5天調研,與群眾擺“龍門陣”、“拉家常”,主動幫助基層解決1—2件實事。同時,將實事辦理情況在村寨或一定范圍進行公示,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如企業代表反映園區道路基礎設不完善的問題,區委、區政府將“馬東路”(馬隴壩到東風)建設列為實事項目辦理,並要求今年6月份看到變化。通過蹲點調研,了解到岩山村600余村民人畜飲水及農田灌溉十分困難時,區領導當即協調資金180萬元用於解決該村人飲工程,要求區水利局在國慶節之前完成。

黨內關懷到村到戶。構建黨內激勵幫扶機制,健全完善區、鄉兩級黨代表聯系困難群眾制度,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採取“1+1”,“N+1”方式進行幫扶配對,區委常委分別聯系1戶殘疾人貧困戶、1戶計生三結合戶、1個困難老黨員,督促整頓1個軟弱渙散村黨支部﹔全區26名縣級區委九屆黨代表聯系26名村(居)老黨員﹔478名科級干部分別聯系147名困難黨員。通過採取送學上門的方式對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的學習進行輔導,並為其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同時實施“黨員創業帶富工程”,鼓勵和幫助有意願創業、有能力創業的黨員發展致富項目,並納入補貼對象。偏坡布依族鄉陳燕、韋應忠等23名黨代表通過開辦布依族米酒釀造作坊、布依刺繡作坊、根雕作坊和農家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產業項目,直接帶動全鄉300余戶黨員群眾發展鄉村旅游。

積案化解到村到戶。把信訪維穩工作作為反“四風”的“一號工程”貫穿活動始終,及時制發《關於縣級領導開展接訪工作的通知》,採取區委常委督辦、其他副縣級干部按照誰分管誰包案、誰熟悉誰包案的原則,對68件矛盾糾紛和重要信訪案件進行包案化解,做到100%學習掌握信訪條例和涉訴法規、100%學習掌握新時期群眾工作方法、100%到群眾工作中心(站、室)接訪、100%入戶走訪上訪群眾。同時把干部下訪作為開門搞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定期到群工中心開展接訪活動,不定期進村入戶走訪上訪群眾的方式,已督辦化解44件,佔64.7%。在此基礎上,鄉(鎮)、社區充分利用群眾工作站(室),接待來訪群眾,疏通群眾情緒、溝通群眾感情、化解群眾怨氣、解決群眾困難,讓弱勢群體、困難群眾最先看到干部作風的轉變、感受到活動的效果。

(烏當黨建雲平台供稿 張鳴)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