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群眾路線、深化“三聯三知”活動,襄城縣全面啟動“進百村、謀發展,聯千戶、解民憂”活動,在鄉鎮、縣直和駐襄有關單位中組建103個幫扶工作隊,派出700多名科級干部進村聯戶,認真解決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基層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氣象。
聚合力、全縣上下同心。為切實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上下齊心、共謀發展的工作態勢,縣委組織部在各單位黨組(黨委)集體研究上報的基礎上,綜合考慮選派單位和干部隊伍情況,確定工作隊成員。根據“后進村整頓,先進村提升”工作,對應安排工作隊。各鄉(鎮)黨委、各單位黨組(黨委)結合自身實際,選派班子成員、黨員干部進村聯戶。該活動從2014年4月開始,至2015年底,力爭用2年時間,實現后進村轉化為先進村,先進村提升為亮點村。
明目標、措施保障有力。“進百村、謀發展,聯千戶、解民憂”活動明確規定了目標要求、參加范圍、主要任務和方法步驟,具體開展工作中堅持做到與教育實踐活動“三聯三知”相結合﹔與“后進村整頓,先進村提升”工作相結合,著力抓好“七個一”,即建立一本問題台賬,興辦一批實事好事,打造一個活動場所,構筑一個堅強堡壘,扶持一個致富產業,幫扶一批困難群眾,形成一篇調研報告,幫助分包村轉型發展,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並採取“黨群部門進弱村,政法部門進亂村,經濟部門進窮村,涉農部門進專業村”的辦法,對遴選的103個行政村進行幫扶提升。同時,鄉(鎮)班子成員每人至少聯系2戶困難黨員群眾,縣直單位每名科級干部至少要聯系1戶困難黨員群眾,每季度入村開展工作不少於3次,蹲點調研不少於1天,堅持記錄民情日志,關心關注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並及時向本單位反映報告,確保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求實效、考評機制嚴格。為確保“進百村、謀發展,聯千戶、解民憂”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入村幫扶工作實行“單位作主體、一把手負總責、科級干部當先鋒”,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責任制考評內容。縣委教育實踐活動各督導組把活動開展情況作為一項重要的督導內容,及時了解和掌握活動進展情況,對工作不負責、不認真、虛於應付,措施不具體、效果不明顯的單位和個人,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並督促落實。活動結束后,沒有完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延長幫扶期限,繼續“補課”,確保活動實效。
(河南襄城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代文濤 王保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