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息烽縣新華社區是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后建立的新型社區。具有服務群眾更直接、更便利、更快捷的特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社區推行“五五工作法”,著力在親民、為民、利民、便民上下功夫,作風和效能顯著改變。譜寫了一曲曲踐行群眾路線之歌。
“五學”抓好學習教育。堅持在學習教育中以上率下示范學、集中交流討論學、紅色資源體驗學、電教專題警示學、發動居民一起學。通過“一把手”上黨課與“道德講堂”相結合、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文件傳達與交流發言相結合、專家專題輔導與觀看專題片相結合、以身邊人說身邊事與利用紅色資源現場學相結合等形式,認真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理論及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准確把握中央關於教育實踐活動的部署和要求,切實做到邊學習、邊思考、邊討論、邊交流,確保學習教育入心入腦。目前,社區已開展集中學習10次,“一把手”上黨課3次,觀看專題片、教育片9次,開展專題輔導2次,舉辦道德講堂2次,開展“身邊人講身邊事”宣講2次,為3800余戶居民開展了送學上門一起學活動。
“五聽”廣泛征求意見。堅持在征求意見中廣泛聽廣場居民議、聽轄區單位說、聽辦事群眾講、聽非公企業談、聽樓棟居民提。圍繞新型社區“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四大職能,將教育實踐活動與社區工作緊密結合,鼓勵大家為社區黨員干部找准“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社區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及居民訴求實行台賬管理,及時將整改落實情況通過“邊查邊改公示欄”向居民反饋,完成一件核銷一件。活動開展以來,社區共發放征求意見表500余份,印發《致社區居民的一封公開信》5000余份。目前,共歸納梳理出社區居民反映個別干部辦事效率低、不主動作為等“四風”方面問題7條,涉及公廁建設、管道維修、路燈安裝等民生方面意見建議4條。社區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逐條明確責任領導和完成時限,並張貼在廣場的專欄上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五幫”解決實際困難。堅持做到優撫對象必幫、申請低保和臨時救助對象必幫、大病重病救助對象必幫、幫教對象必幫、非公企業必幫。活動開展以來,共慰問優撫對象6人,發放優撫資金8285元﹔慰問低保和臨時救助對象351人,發放慰問金和物資折款20.87萬元﹔看望重特大疾病救助對象1人,送上慰問金500元﹔召開幫教對象座談會1次,發放慰問糧油300公斤,入戶看望高齡獨居老人2人,分別為他們辦理高齡補貼,並送上慰問金600元。為60家個體工商戶及企業成功辦理小額貼息貸款初審手續,為17家個體工商戶爭取到場租補貼,為17家個體工商戶辦理自主創業扶持獎勵,成功積極化解南大街龍騰銘苑房地產企業宏晉房開與200余戶業主房屋違約金糾紛﹔幫助入駐企業福樂多超市協調解決與業主鋪面租金的矛盾等。目前,社區已為群眾辦理好事實事14件。
“五嚴禁”加強作風建設。對社區黨員干部提出嚴禁參與非法集資和高利貸活動、嚴禁參與打麻將等任何形式的賭博活動、嚴禁辦理婚喪以外的酒席、嚴禁本人及配偶子女違法“種房”或以入股等形式參與違法“種房”、嚴禁在落實惠民政策中優親厚友等“五嚴禁”規定。堅持把作風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按照中央、省、市、縣有關作風建設的相關規定和要求,社區認真組織干部職工學習縣內近兩年來發生的11個教訓案例,剖析自身不足,深層次查找“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公開“四風”舉報熱線,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以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五承諾”提升服務效能。在全力打造群眾滿意服務窗口工作中,公開承諾“不讓來辦事的群眾在我這裡受冷落,不讓辦理的事項在我這裡積壓延誤,不讓工作的差錯在我這裡發生,不讓社區的形象因我受到影響,不讓辦事群眾的利益因我受到損害”。設立前台綜合服務窗口4個,后台辦理有城市管理、黨政、社會事務、群眾等4個工作部,優選36個網格員作為“全科醫生”,每個網格對應服務200至400戶。推行“一門式”服務、“一窗式”辦結工作模式,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深入開展“服務基層先鋒行”、等活動,著力打造“15分鐘服務圈”。今年 1至3月,各窗口共受理各類服務事項1760件(次),接待群眾各類咨詢3800余人次,群眾對社區服務的綜合滿意率達98.4%。 (息烽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習時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