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走群眾路線 為發展助力

續文輝

2014年05月03日16:05  來源:西藏日報

  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這條路線既不同於資產階級政客們的親民作秀,也不同於中國古代封建士大夫的民本情懷,它源自中國共產黨人正確的世界觀和崇高的價值追求,是區別於其他任何階級、任何政黨的一個本質屬性。誰要是不了解這一條,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一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人,在90多年的奮斗歷程中,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正是緊緊依靠人民,使中國共產黨人在一代代頑強拼搏、接續奮斗的過程中,為歷史和人民所選擇,再一次彰顯了人心向背是事業興衰的決定因素這一歷史法則。

  在共產黨人的世界觀裡,人民群眾是人類一切歷史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和體現者,是決定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 “工人階級政黨必須依靠本階級的群眾力量和全體勞動人民的群眾力量,才能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因為,成就偉大事業須有偉大力量。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誰”,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會理想也隻能成為空想。

  中國夢是黨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上的旗幟,實現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美好理想。夢想要變為現實,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因為中國夢說到底是人民的夢。依靠人民群眾,必須相信人民群眾,沒有相信就沒有自覺的依靠。什麼是相信群眾呢?相信群眾,就是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相信群眾的力量,相信群眾的智慧,相信群眾的覺悟,相信群眾辨別是非的能力,相信群眾是選擇歷史發展方向的主體,這些都不隨哪一個黨派、哪一個領袖、哪一個領導者的意志為轉移。正如《國際歌》所唱的: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全靠我們自己。也正是這個相信,才確立我們的群眾觀和群眾立場,才把我們與所有資產階級政客們的“親民”區別開來,與封建士大夫的民本情懷從本質上區別開來。

  在西藏和平解放以來60多年的崢嶸歲月裡,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十七條協議》到平叛改革,西藏各族各界群眾看了八年、想了八年、比了八年,跟黨走,是西藏歷史主體選擇的最后結論。從此,西藏百萬翻身農奴成為國家的主人、雪域高原的主人,走上社會主義康庄大道,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奇跡。今天,西藏各族人民正集聚在中國夢的旗幟下,為建設“六個西藏”創造新的輝煌。

  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 繼承好發揚好這個傳家寶,首先就要弄清楚“為了誰”這個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一切為了群眾是我們黨的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我們黨的價值追求,須臾不能忘記。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因脫離群眾、忘記“為了誰”而消亡的例子比比皆是。李闖王的農民起義軍用了18年打下的江山,隻換得43天的皇帝,“決不當李自成”就成了中國共產黨在取得勝利時的自醒與錚錚誓言,至今依然縈繞在耳。蘇共在隻有20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有200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但在擁有近2000萬黨員的時候,卻發生蘇聯的解體與蘇共的垮台,其根源就在於不僅忘了“我是誰”,更忘了“為了誰”,背離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放棄了為民立命、為民奮斗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一定要想一想,在改革開放特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共產黨人的立場到底應該站在哪裡?” 努力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的使命意識和憂患意識。要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就要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富裕與穩定是人民的要求,滿足人民對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就是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既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優良傳統和共同意志,也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內的全國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保障。同時,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社會的穩定,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也關系到西藏各族人民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証明,沒有穩定的局面,人民就不會有幸福的生活﹔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切都無從談起,再好的設想和規劃都會落空。“地震上無法搞建設,動亂中不會有發展”。“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隻有實現西藏“繁榮的治理”,才能完成“決不能讓西藏從祖國分裂出去,也決不能讓西藏長期處於落后狀態”。黨中央和全國人民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就是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

  發展是西藏各族群眾的期盼,穩定是西藏人民的根本福祉,發展和穩定是西藏工作的兩件大事。2013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實現了自2009年以來連續第五年百億級增長,增速在全國和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中均排第三位,比上年增長12.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4個百分點,全區生產總值實現807.67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0%,增速排全國第二,並且是連續1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西藏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達到98.67%,幸福指數在全國名列前茅。西藏成功穿越貧困(低收入)階段,並即將穿越溫飽(下中等收入)階段。面對成績,我們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是,必須警醒自己,切不可沾沾自喜。我們面臨發展穩定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們的工作離黨和人民的要求依然有差距。所以,必須緊緊依靠各族群眾,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深植根於人民的沃土,從群眾中獲得智慧,從群眾中獲取力量,不斷推進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使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越走越寬廣。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自治區黨委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圍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主題,緊密結合實際,牢牢抓住群眾路線這一治邊穩藏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提出“四風”、“兩問題”、“一薄弱”的問題導向,以扎實的作風開展工作,形成了具有西藏特點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新形式。一是堅持把干部駐村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方法,從西藏特殊區情和反分裂斗爭的需要出發,自2011年10月起,每年選派2萬多名干部組成工作隊駐村(居),直接聯系服務城鄉居民,從而夯實了基層基礎。二是堅持把加強和創新寺廟管理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途徑,以“六建”、“九有”為抓手,深入實施“六個一”工程,完善利寺惠僧措施,確保了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贏得了民心。三是堅持把城鎮網格化管理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載體,以為民、親民、便民、安民為切入點,在拉薩市政府、各地區行署所在地和所有縣城建成了698個便民警務站,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形成了群防群治、反對分裂、維護穩定、共創和諧的工作格局。四是堅持把創建先進“雙聯戶”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好抓手,著眼於踐行群眾路線,圍繞和諧穩定、增收致富、互幫互助、互相支持,把群眾團結起來、組織起來、發動起來,廣泛開展先進“雙聯戶”創建評選活動。五是著眼於推動黨員干部轉作風、接地氣,通下情、解難題,在全區深入開展進村入戶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推進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化、常態化。六是堅持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試金石,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准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 堅持每年為群眾辦好十件實事,努力做到“八個更加”,把各族人民最大限度地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使我們黨在西藏的執政地位具有最廣泛、最深厚、最可靠、最堅實的群眾基礎,進而筑起反分裂斗爭的銅牆鐵壁,在與十四世達賴集團的斗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

  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踐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決定著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長期的執政地位使我們的執政惰性在增加,黨脫離群眾的危險還存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提振精神、重塑形象,凝心聚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出燦爛輝煌的西藏新篇章。

  (作者為自治區黨委黨校教授)

分享到: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