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好教育實踐活動,要著力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著力保証活動健康發展,切實做到不虛、不空、不偏。筆者認為,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好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好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應注重推行密切聯系群眾的“五群”工作法,著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實施方案要讓群眾知曉,確保活動不虛。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是走實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關鍵所在。我覺得,一方面要嚴格按照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確保活動的基本環節不缺少、重點要求不變通、措施落實不走樣,出色完成“規定動作”﹔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層“接地氣”、問計群眾聽真言,結合本地實際科學擬定活動方案,讓活動的每個環節都反映群眾意願、順應群眾期盼,確保“自選動作”內容充實、穩妥推進。
意見建議要請群眾提出,確保活動不空。黨員干部身上存在哪些毛病,領導班子存在哪些問題,一個單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不嚴重,一個地方的奢靡之風、享樂主義盛不盛行,廣大群眾最有發言權。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每個黨員干部都應主動放下包袱、放下身段,以虛心的態度和開闊的胸襟,讓群眾挑毛病、提意見。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應採取“走下去”征求、“請上門”聽取、“面對面”交流、“背靠背”查找等多種方式,找准“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活動開展立好“靶子”。
整改措施要與群眾商定,確保活動不偏。找准問題怎麼辦?對症下藥是關鍵。如果不把群眾放在首位,隻在編材料、寫匯報上做文章,而不在解決問題和為民服務上下功夫,活動就會偏離主線、背離主題,停留在吃“止痛片”、下“毛毛雨”階段,就會偏離反對“四風”這個聚集點,整改落實就會止於表面、流於形式。要想真正把發現的問題整改到實處,就必須堅持開門整改,在制定整改方案時,要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願望﹔方案形成后,要公布於眾,並根據群眾意見,該調整的調整,該充實的充實。
活動過程要邀群眾監督,確保不走過場。群眾的有效監督是搞好活動的保証。我們要從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中選聘活動監督員,堅持對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監督,查看程序是否嚴格、問題是否找准、整改是否到位、制度是否完善。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歸納、整理和反饋,並提出合理化建議。要建立健全保障群眾有效監督的長效機制,做到既給“尺子”又給權,真正消除“保姆拿鑰匙——有權不當家”的現象,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活動監督的積極性。
活動效果要交群眾評議,確保不打折扣。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要以群眾滿意來衡量,決不能用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如果群眾感覺不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感受不到黨員干部更為民、更務實、更清廉,即使口號喊得震天響,活動也達不到預期效果。我們隻有實事一件接著一件干,缺點一個接著一個改,徹底轉變“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不良風氣,真正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具體問題解決好,踏踏實實走好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群眾才會滿意,活動才能過關。
(作者系新化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