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青海省各市州縣黨委常委赴基層蹲點調研綜述

2014年04月30日10:08  來源:青海日報

按照省委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我省市州縣(區)黨委常委紛紛深入基層,開展蹲點調研工作。連日來,從三江源區到青海湖畔,從河湟山川到戈壁瀚海,各級常委們與群眾面對面拉家常,征求意見建議,共同探討對策,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著力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身體力行轉作風,零距離征求群眾意見

下基層,就要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聯系群眾。在活動中,各市州縣常委們堅持以問題整改開局亮相,動真碰硬、真抓實改,以轉變作風的實際效果取信於民。

活動開展以來,我省各地邊查邊改項目4197個,專項整治項目1312個﹔較上年同期精簡會議3081個,精簡文件7248個,清理評比達標表彰項目408個,壓縮三公經費1922萬元,清理超標辦公用房3.3萬平方米,清理超標公務用車101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458個,整頓紀律渙散、管理鬆弛問題892件、1159人,整頓其他問題626件、540人,查處“四風”方面問題238件、264人,組織處理115人。

群眾的呼聲是黨委、政府工作的第一信號。瑪多縣委書記任正德先后深入到雪情較為嚴重的黃河鄉、扎陵湖鄉,住在牧戶家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並從涉及牧民群眾生活用電、安全飲水、交通出行、社會保障等方面確定了20個為民辦實事項目。

平安縣委書記何延年深入農戶走訪,收集到不少“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群眾最期盼解決的難點、熱點問題。他要求村兩委要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

身入,更要做到心入。為摸到最真實的情況、聽到原汁原味的民聲,常委們通過隨機走訪、與干部群眾談心、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盡可能多地接觸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手拉手、面對面聽群眾說掏心窩子的話,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

湟源縣縣長史超深入日月藏族鄉兔爾干新型農村社區,在村民家中,他告訴村民,建立新型農村社區和打破農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實現新農村建設質的轉變,提升建設品質,全面改善農民人居水平。同時鼓勵他們轉變思想觀念,成立產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規模種植、規模養殖。

問計於民、問策於民,多渠道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縣長艾尼阿更、副縣長張建周等人赴珍秦鎮及聯點任職村,充分了解基層干部群眾的真實意見,走訪12家牧戶,發放問卷調查表120份,征求意見建議14條。

剛察縣委領導班子在深入基層調研中,積極探索建立符合藏區實際的教育教學考核機制﹔縣內醫療設備、技術人員等資源的共享機制﹔特色旅游與民族文化融合發展機制﹔農牧區水電路、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質量監管機制及全縣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天峻縣委書記張紹軍深入新源鎮下日許爾村和拉隴村,協調解決了貧困戶楊重加一套廉租房和牧戶達熱吉冬季草場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制定了中鐵十六局天峻項目部水源污染治理方案等。

下基層,體民情,找症結,促整改。同仁縣副縣級以上干部在蹲點調研活動中,共征求到新的各類意見建議66條,群眾要求解決的困難74件。組織實施農牧業產業發展、水電路暖“四通”、文化教育和就業培訓、農牧民健康保障、文化惠民、扶貧開發、生態保護與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八大實事工程。

貴德縣委常委堅持走一線、住牧戶,用心傾聽群眾呼聲,深入了解牧區群眾生產生活狀況,通過解剖“麻雀”,發現基層發展中的新問題、基層工作中的偏差與盲點,力求獲得觀察問題的新視角、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經統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省各地發放征求意見表25.6萬份,征求到意見建議1.56萬條,設立意見箱征求到意見建議2404條,網絡征求意見建議610條,蹲點調研征求到意見建議8231條,隨機走訪和個別走訪征求到意見建議5757條﹔征求到領導干部“四風”方面的意見建議近3萬條,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3845條。

真心實意拜老師,聽取肺腑之言

基層是個大學校,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教育實踐活動在群眾家門口開展,群眾感受更直接,期望值更高。

在蹲點調研期間,常委們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虛心拜群眾為師,真心向群眾求教,聽肺腑之言,察作風之弊,求真知灼見。

“請大家敞開了說,直奔主題,不講成績,隻談問題,多提建議。”每到一個地方,常委們都請群眾說真話、建諍言,廣大干部群眾也紛紛敞開心扉,直抒己見———

一些機關干部不熟悉基層情況,不會做群眾工作,希望干部們經常深入基層接接地氣,真正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盼﹔有的部門出台的政策不切實際,缺乏可操作性,建議在出台文件前加強調查研究﹔加快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村水電路的問題,建好農村班子……

對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常委們認真聽、認真記。對群眾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表示,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收集情況回去研究協調。

基層群眾的生活過得怎樣,工作生產情況如何,是常委們最為關心的事。讓州委常委們擔任鄉鎮的“第一書記”,這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創新做法之一。擔任玉樹市巴塘鄉“第一書記”的州委書記文國棟將牧民群眾反映的情況歸納為七類問題並給予了現場指導。要求巴塘鄉要依托優勢,建成民族團結示范村,駐點干部要協助鄉鎮干部依法管理、屬地化管理虫草採挖活動,打造好巴吉村等旅游示范村的建設。州委副書記吳德軍為他擔任“第一書記”的小蘇莽鄉量身定制了一個規劃、實施三大工程、辦好五件實事,助推小蘇莽鄉經濟發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長諾衛星深入聯點的香日德鎮各村,就新農保、新農合、低保救助等群眾關心的民生政策進行解答,並現場協調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近日集體赴海晏縣甘子河鄉尕海村,對群眾提出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實施中的問題,州長萬瑪多杰當即承諾,一定盡快解決老百姓的急需所盼。

在活動中,各地常委們注重為民辦實事,及時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果洛藏族自治州委書記林亞鬆多次深入聯系點瑪沁縣大武鄉,就如何解決好工學矛盾、做到“兩不誤、兩促進”等進行指導﹔州長白加扎西多次深入聯系點甘德縣青珍鄉,就群眾提出的移民社區管理、道路修建等問題做了答復﹔黃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巨克中深入到同仁縣隆務鎮和尖扎縣康楊鎮,研究確定了鄉鎮、村(社區)教育實踐活動重點解決的問題,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

認真傾聽來訪群眾的訴求,並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當面回答,讓來訪群眾滿意而歸。海東市委書記於叢樂來到平安縣小峽鎮,了解到村裡電壓低,燈光經常忽明忽暗的情況后,立即要求縣鄉有關部門摸清原因,盡快解決﹔在樂都區雨潤鎮下杏園村和羊圈村,海東市市長張曉容走訪農戶了解民情,看望慰問貧困農戶。他們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座談,共同探討特色種植、規模養殖、技能培訓、勞務輸出、農村集體資金資產管理等問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常委們邊學習、邊征求意見,直面群眾的現實需要,以解決問題為抓手,訪賢問政、訪富問計、訪困問需、訪訴問求,把實踐活動與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實實在在的效果取信於民。

扑下身子接地氣,贏得群眾信任

沉下去,轉作風,接地氣,識民情,才能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常委們帶頭深入基層進行蹲點調研,不僅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而且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同德縣退休老干部久美說,群眾是黨和政府開展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牢牢抓住活動契機,深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群眾工作本領,要按照黨的群眾觀點、宗旨意識,要求和方法審視言行和工作,以優良的作風得到群眾認可和支持,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考驗。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但可以解決我們村上的一大批事關民生的大事,而且還轉變了干部作風,共產黨好的作風又回來了。”瑪沁縣東傾溝鄉東柯河村黨支部書記葉托高興地說。“是啊,從中央八項規定到反對“四風”,都無疑向社會傳遞出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正能量,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增強黨性意識和群眾觀念。”甘德縣縣委辦公室主任張海洋說。

對黨委、政府有什麼期盼,對黨員干部的工作滿不滿意,對克服“四風”有什麼建議,生產生活有什麼困難,今后的日子有什麼打算,鄰裡關系是否和諧……常委們親切的話語,務實的作風,讓基層干部群眾的心裡暖暖的,眼睛亮亮的。

雜多縣阿多鄉多加村黨支部書記扎亞說,希望這次活動不要流於形式,扎扎實實促進工作作風的轉變,使我們的黨員干部能真為民、真務實、真清廉、真到位,真正做到一切從群眾中來,一切為了群眾﹔班瑪縣江日堂鄉多日麻村黨支部書記俄昂表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教育和引導干部深入基層,走帳串戶,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與群眾打成一片、接地氣,真心實意為群眾解難題、辦好事,能夠拉近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真正體現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這是一次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活動。”西寧市城西區宣傳部干部席濤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認真查找問題與差距,密切與群眾的聯系,切實讓黨的各項好政策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湟源縣公安局民警盧雲表示,作為一名基層民警,一定要以身作則,按“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進一步提高為群眾服務的工作能力,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記者/苑玉虹 湘 君 蕭 柳)

分享到:
(責編:程宏毅、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