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請問你是辦事處的周主任啦,我是希漢村大元組的村民,馬上又要栽秧了,我們組的灌溉問題怎麼辦啊?”。2014年4月28日早上七點多鐘,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港路辦事處黨委委員、副主任周耀龍就接到上述電話。“這個問題開發區和辦事處十分重視,具體整改方案已定奪了,電動機已從廠家訂好,進水池和出水池正在建,本周協調漣水縣蔣庵辦事處架電,保証不會耽誤栽秧,你們放心”,電話這頭,周主任態度誠懇。“好的,那就謝謝你們了”,電話那頭,群眾很滿意。
事情還得回到2009年,希漢村大元等三個組共用一條龍渠供水。當時土地整理時,由於施工出錯,導致這條龍渠渠底高出支渠渠底近40公分,每到栽秧季節,三個組共450畝水稻田無法供水,群眾多次反映,每次都採取臨時應急措施,治標不治本。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為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金港辦在所轄村居、社區、企業、項目現場開展了“亮身份、做表率”活動。辦事處制作版面,將辦事處領導班子成員的姓名、職責、分工、聯系方式在辦事處境內醒目地段和人員密集場所公示,群眾有任何咨詢、建議、意見等,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辦事處的任何一位領導聯系,拉近了黨同群眾之間的距離,取得很好的效果。至公示欄公布以來,辦事處領導班子共收到群眾意見建議類電話5個﹔需解決問題11個,已解決3個、正在實施的7個,有1個問題需長久規劃,群眾表示理解。
(江蘇省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馬廠雲平台供稿 嚴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