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找准城市建設“短板”
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2014年04月29日15: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有市民同時向市政府有關領導反映烏蘭浩特市公鐵立交橋下穿橋機動車輛隨意同行存在嚴重交通隱患、坡式通道長和橋下積水等問題。烏市委常委、副市長楊永久攜建設局工程指揮部、市政、環衛等相關部門領導,對現場進行了實地查看和安排部署,要求建設局及相關單位盡快解決。幾天后,我們來到烏市公鐵立交橋下,看見立交橋下兩側最低段已經修建了長36米高出地表面15公分的便道,解決了橋下積水人行不便問題,隨后,又看到在橋下出口處安裝了防機動車輛通行的防護柱防止機動車通行。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烏蘭浩特市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和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對照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查找制約著住房和城鄉建設中的“短板”, 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從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入手,不等不拖,即知即改,努力打破政策 “走在路上”,服務 “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的瓶頸,下功夫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優化生態綠化格局 描繪宜居新畫卷

為改善人居環境環境,打造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今春以來,烏蘭浩特市各界積極投入到植樹造林活動中,打響了環境保護攻堅戰。記者來到烏市洮兒河畔,園林工人和10幾台機械設備還在這裡吊樹、扶正、填土、踩實、澆水一株株樹木的落戶,這裡已是綠意滿河堤,一派生機勃然的景象,這是烏市建設局園林工人綠化的現場。 據了解,今年,烏市城市綠化主要包括裸露山體、園路節點及園路兩側裸地綠化。完善道路節點、廣場綠化,推進成吉思汗公園山體、城市出入口等標志性城市綠化景觀建設,圍繞增強城市記憶重點打造洮兒河景觀,凸顯“兩河為帶、道路為網、憩園為點、小區為片”的城市綠地體系,做好裝扮綠脈、激活水脈、傳承文脈三篇文章,不斷提升植樹綠化總量和生態環境質量,構建多樹種、多層次、多效益的生態綠化格局,建設成“城在林中、人在綠中”的森林城市。

裝扮綠脈。實施成吉思汗公園山體綠化工程,計劃完成成吉思汗公園山體綠化面積23.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裸露山體、園路節點及園路兩側裸地綠化覆蓋將全部完成。生產栽植鮮花18個品種、100萬株,主要布置於立交橋、重要節點、廣場、綠化帶等區域。實施城區主要街路綠化工程,計劃實施綠化面積4.6萬平方米。實施城市出入口綠化工程,啟動新橋東街出入口烏白高速引橋下節點、道路兩側綠化帶及部分山坡綠化工程,綠化面積5.5萬平方米。 通過綠化景區建設和城區道路綠化提升,讓居民出行處處見綠、道路兩側處處成景。激活水脈。洮兒河、歸流河如兩條玉帶穿城而過,“人水共創和諧”已成為烏蘭浩特市創建園林城市的核心體現。 正在建設中的洮兒河景觀工程設計了濕地保護、青少年活動、生態度假、休閑娛樂和野外體驗等5個區域,將全力打造一個集休閑、健身、游憩和探索濕地科學知識為內容的濱河公園。今年洮兒河景觀工程將栽植喬木17種10563株﹔栽植單株花灌木5種5568株,栽植片植灌木18種189993平方米﹔栽植落葉滕本植物1種130株﹔栽植宿根花卉1種1439平方米﹔栽植二月蘭、狼尾草、早熟禾3種地被植物247552平方米。與此同時,引歸流河的水入烏蘭浩特中心公園,使佔地41萬平方米的中心公園更加靈秀。今年,園林部門將按照設計方案繼續做好綠化景觀施工和花草樹木栽植。公園建成后,一個集生態園林、休閑娛樂、游憩觀光、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開放式公園將展現在新區。傳承文脈。烏蘭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政府的誕生地,具有鮮明的紅色文化內涵。隨著生態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歷史與園林結合,地域文化與生態綠地相融,已成為提升城市內在價值品質的重要方面。 洮兒河東岸由32條形態各異的狼組成的《我的草原 我的家》狼群雕塑小品格外引人注目,街心公園廣場的《學步》、《太極》、《對弈》、《輪滑》、《風箏》、《天籟》、等六組城市雕塑亮相於紅城街頭,充分體現了紅城地域特點和精神風貌。宣傳紅城的文化和歷史,昭示著紅城未來文脈的發展走向。今年,烏蘭浩特市將結合紅城的時代風貌、歷史文化與城市記憶,在城市重要區域和城市重點道路出入口打造精品景觀綠地和休閑場所,力求形成有濃郁現代氣息,又飽含歷史底蘊的園林精品和綠色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個性,提高城市品位,使城市綠化建設和園林文化相融。

提升背街小巷形象 做好民生大文章

雨天出行,最不好走的不是大馬路,而是介於小區道路和市政道路之間的“模糊道路”,也是百姓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之一。富民南路緊鄰勝利一小和十三中,上下學高峰期人流車流密集,再加上是瀝青混凝土鋪筑的道路,久未修整,一側道路還停放了一輛垃圾運輸車,一遇雨天,坑坑窪窪,出行很不方便,是比較典型的“模糊道路”。這兩天,經常走這條路的居民發現富民路的機動車道,已開始重新澆筑瀝青。

為了適應城市建設大框架布局調整,保証城市人流物流的暢通和便捷,更好地提升城市道路與城市周邊公路的交通效能,加快美麗紅城建設和城市整體發展,烏蘭浩特市啟動了背街小巷改善項目,統一修繕破損路面,年初以來,烏市續建項目有西景路、鋼鐵大街、商通路、絨毛市場7條道路、山北街、烏蘭浩特市經濟開發區3條道路、愛國南路、鐵西大路、烏察路、興安南路、緯九街等19條道路和2013年改擴建的8條小巷工程的人行道、路燈、雨水和路面鋪設等主體工程和附屬設施工程。目前,這些道路續建工程中除西景路、環城南路、商通路、緯九街完成道路基層鋪墊外,其余道路工程在2013年均已完成道路主體工程。

今年,烏市政府投資6471萬元的城市街路臨街硬化升級改造工程已全面啟動。據了解,今年升級改造的主要街路有烏蘭街、新橋街、洮兒河路、陵園路、科爾沁路、鐵西大路等30條主次要街路臨街區域,總面積達44萬多平方米。工程分為臨街硬化一期工程和二期改造工程:一期工程集中在中心城區,南至新橋街、北至罕山街、東至洮兒河路、西至陵園路,計劃改造面積28萬平方米。主要針對目前存在的街路建設年限較長、硬化路面破損嚴重、鋪設標准不統一、硬化方式不規范、採用老式和水泥地面混雜等問題,實施統一改造硬化措施﹔二期工程主要是鐵西區,以科爾沁路、鐵西大路、新橋西街為主,計劃改造面積16萬平方米,將針對臨街平房區住戶較多,臨街缺少人行道,紅線區內基本無硬化等問題,主要實施以人行道為主的升級改造工程。

(內蒙古烏蘭浩特黨建雲平台供稿——秦曉紅 魏德仁)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