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黨的群眾路線理論)

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抓細抓實

田向利

2014年04月29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70年前的甲申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演繹了“打江山18年,坐江山18天”的歷史悲劇。究其根本原因,在於作風腐化、脫離群眾,為后世留下驕必怠、奢必貪、貪必腐、腐必敗的歷史教訓。作為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的發生地,河北省秦皇島市把甲申歷史教訓列入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反面教材,深入開展“鑒史明得失、察今勵精神”主題教育,告誡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牢記“兩個務必”,牢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古訓,始終保持走好群眾路線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覺,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將教育實踐活動抓到細處、落到實處。

  心中裝著群眾,就能帶著真情走進群眾。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核心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習近平同志指出:現在交通工具發達了,干部與群眾的距離卻遠了﹔通信工具先進了,干部與群眾的溝通卻難了。一個“遠”,一個“難”,反映的是對群眾的感情問題、態度問題。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秦皇島市把踐行黨的根本宗旨作為首要任務。一方面,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思想深處回答和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根本性問題﹔另一方面,堅持把活動沉到基層,從市級領導班子做起,要求每名領導干部都聯系一個村、企業、項目和貧困戶,深入基層蹲點服務、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做到機關干部蹲點、挂職、包村全覆蓋。按照市委書記走遍鄉、縣委書記走遍村、鄉村書記走遍戶的要求,筆者率先開展了“練就鐵腳板·永走親民路”百鄉踏訪行活動。今年以來,廣泛征集社會各界意見建議2.3萬余條,梳理解決了一批關系發展和民生的重點問題,有效提振了干部的精氣神,初步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群眾路線並不遙遠,為民就在身邊。教育實踐活動要取得實效,關鍵是為群眾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情抓起,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秦皇島市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民生小事不能小視,注意從群眾身邊事抓起、從日常工作做起,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容貌整治,在較短時間裡實現一批社會關注的重點工程建成通車,“堵心路”變成了“連心橋”。以改善民生的實際行動回應群眾期待,實施“十項惠民舉措”,把更大精力、更多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今年市本級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用於民生的比例達到80%以上,切實解決上學、看病、就業、安居、交通、社保等民生問題,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解決群眾反感的事,把改進作風落實到群眾“家門口”。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突出問題,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鮮明特點,也是確保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秦皇島市注重以問題查擺開局亮相、以問題剖析切中要害、以問題整改交出答卷,著力解決“四風”方面的突出問題。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落實,狠剎各種不良風氣,在市直部門廣泛開展“兩轉三服務”和提素質提質量提效率活動,組織千名社會各界代表對市直部門進行作風評議,集中處理一批違紀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立改立行,開展“五個專項行動”,即正風肅紀行動、深化提素質提質量提效率行動、項目建設落實年行動、環境整治攻堅年行動、基層工作服務年行動,取得初步成效。實踐証明,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問題,群眾看得最清楚,能否解決這些問題,群眾更關心、更期待﹔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就要著力糾治群眾最反感、最厭惡、最抵觸的問題,確保活動取得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實際成效。

  智慧在基層,從群眾實踐中探尋打開工作局面的鑰匙。群眾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各級黨員干部都應牢固確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善於集納群眾智慧,密切聯系群眾,始終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從群眾生動鮮活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探尋打開工作局面的鑰匙﹔積極探索匯民意、集民智的新機制新做法,真正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能力的增強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之中。當前,秦皇島市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我們將把深入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推動科學發展的好機遇、促進工作落實的動力源和黨性黨風黨紀狀況的大檢驗,以建設沿海強市、美麗港城的奮斗目標凝聚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搶抓全面深化改革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集中力量破解發展難題,推動工作落實,確保各項事業發展在既有基礎上取得更大進步。

  (作者為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秦皇島市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29日 07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