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縣以深化“第一書記”工作法為重要抓手,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促進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實現基層組織有加強、農民群眾得實惠、黨員干部受鍛煉的多贏效應。
精心選派,“第一書記”村村有。縣委出台了全面實行“五挂五爭先”第一書記工作法的實施意見,選派“第一書記”到基層任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力量,助推新農村建設和服務農民群眾。從縣級黨員領導干部、縣級機關部門、鄉鎮等不同層面選派“第一書記”,全縣255個行政村“第一書記”村村有,實現全覆蓋。在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層面,35名副縣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全部挂聯1個村擔任“第一書記”,如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等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別帶頭聯系華埠鎮新青陽村、池淮鎮篁岸村、馬金鎮姚家源村、楊林鎮楊林村。在縣級機關部門層面,82個縣級部門分別結對聯系1個鄉鎮、1個村,並派出1名挂職干部配合“第一書記”工作。同時充分考慮各選派單位情況、黨員干部專業特長和任職村特點,實現“對口”選派,比如縣水利局、林業局、科技局等技術型黨員干部,有針對性地選派到相關村挂職。在鄉鎮層面,根據鄉鎮領導干部熟悉情況、通聯方便的優勢,科學選派115名鄉鎮黨員領導干部擔任1個村的“第一書記”,選派105名黨員中層干部或后備干部擔任1個村的“第一書記”。
健全機制,“第一書記”作風實。為確保“第一書記”扎實深入基層,更好地發揮作用,建立健全“第一書記”工作機制。一是明確職責。要求“第一書記”緊緊圍繞“抓黨建、破難題、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目標,實現“五爭先”,即:在農村黨組織整體轉化上爭先、在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上爭先、在推行“三民工程”標准體系上爭先、在發展“一村一品”富民強村上爭先、在弘揚最美精神、選樹最美典型上爭先。比如,針對“第一書記”聯系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短缺的困難,縣委書記鮑秀英經過多方協調,確保新青陽村項目建設如期完成。目前,全縣255名“第一書記”已經公開承諾為群眾辦實事278項。二是嚴肅紀律。實施意見明確規定,“第一書記”到聯系村調研指導和開展工作必須輕車簡從,吃住在基層,不搞層層陪同,不增加基層負擔。特別是,35名副縣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第一書記”,堅持每月到挂聯村蹲點調研2天以上,對困難戶、發展戶、黨員戶做到必走必訪,與農村黨員干部、群眾結下了較深的感情。三是加強管理。制訂出台《開化縣“第一書記工作法”挂職干部管理考核辦法》,要求挂職干部每月駐村天數不少於15天,實行駐點工作制度、工作記實制度、業績考核制度等。組織部門不定期進行檢查考核,主要考核“第一書記”和挂職干部出勤情況,檢查督促“第一書記”在推進基層組織建設、促進產業發展、村容村貌改善、構建和諧穩定以及為民辦實事等方面情況,督促“第一書記”和挂職干部認真履行職責,踐行群眾路線。四是大力幫扶。安排縣財政專項資金幫助聯系村發展集體經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據統計,去年全縣255名“第一書記”共幫助聯系村爭取資金3650萬元。
注重為民,“第一書記”實效多。實施“第一書記”工作法以來,特別是去年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部署之后,全縣255名農村“第一書記”,以及挂聯部門、挂職干部立足於發展農村經濟、改善村容村貌、加強組織建設等方面,積極為農村群眾辦實事、好事。一是發展農村經濟。一方面,“第一書記”積極出謀劃策,為聯系村制訂了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通過爭取省特扶項目、實施發展物業經濟項目等途徑,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到去年底有30個行政村摘掉“經濟薄弱村”的帽子。另一方面,第一書記和挂職干部牢牢把握“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這個重點,結合各村實際,幫助村班子理清發展思路,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休閑旅游業等,在形成“一村一品”上下功夫。比如,楊林鎮下庄村與江西的三清山、婺源交界,交通便捷、林木資源豐富,作為“第一書記”的縣委常委、人武部長姜小明經過實地考察后,為村裡提出進一步發展農家樂項目的思路,使原先的23家農家樂增加到30家。二是改善村容村貌。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第一書記”把盡快改變村容村貌作為重點任務,開展村庄環境整治、道路硬化等工作,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比如,去年以來,縣長謝劍鋒多次帶領挂聯單位到馬金鎮姚家源村調研,實地考察舊村改造規劃點,幫助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確保規劃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加強基層組織。“第一書記”和挂職干部堅持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根本,健全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等村級工作制度,著力解決村級組織“有人辦事”、“有章理事”等問題,使村級組織建設得到有效加強。目前,農村黨支部后進整轉、晉位升級得到推進,全縣一星級村黨支部從13個降到6個。
(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單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