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雲南大理市:緊扣“三學”彰顯特色求實效

2014年04月28日10: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大理市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創新學習教育活動方法,採取“專題研討學、調研體驗學、結合典型學”的“三學”方式,增強學習教育的效果。

專題研討學,緊扣關鍵促活動。採取黨委會、中心組學習、專題研討、黨員領導干部上黨課、理論研究、警示教育等形式,認真組織開展“堅持群眾路線、維護群眾利益,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專題研討。重點圍繞群眾路線時代內涵、本部門本單位“四風”問題具體表現和危害、為民務實清廉的具體標准等進行研討,進一步深化認識,查找差距,明確方向。全市各級各部門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共開展專題講座、學習交流、中心組學習763場,組織專題研討會406場,領導干部上黨課386場次,黨員集中學習討論992天,撰寫心得體會25144篇。市委辦結合“四風”方面存在的問題,組織黨員干部先后開展“堅持群眾路線,堅持群眾觀點,維護群眾利益,我該怎麼辦”專題研討會和“學習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辦公室如何發揮職能作用”專題研討會,黨員干部結合崗位職責,在發揮職能作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一次思想大碰撞。灣橋鎮在中心組學習中圍繞海西保護、“三清潔”專項工作進行專題研討,分管國土、規劃、建設和環保的副鎮長分別對參會人員在研討中提出的問題和政策法規做出解釋。市法院、市檢察院通過專家講黨課的形式,開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講座,著重從強化作風建設的原因、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基本內容和要求、以干部作風專項整治活動為切入點糾正“四風”等方面,深刻剖析“四風”問題。

調研體驗學,緊扣實際出實效。針對學習討論中查找到的問題列出專題、分頭調研、分別破題,組織各級黨員干部以普通干部的身份到工作一線面對面參與實際工作,切實了解基層實情、找准突出問題。全市黨員領導干部參加調研體驗式學習2935人次,參加百村大調研2198人次,確定調研課題626個,其中主要領導領題調研294個,形成調研報告769篇。海開委黨員領導干部深入保障性住房、城市主干道天秀路等施工現場與項目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了解企業困難,一線決策,現場指揮,現場解難。市蒼保局緊扣蒼山花甸壩保護與發展方面的突出問題展開專題學習調研體驗,對越界過度放牧破壞植被、濫伐、採挖野生中藥材破壞生物多樣性、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問題、各藥材種植戶生產生活情況、人畜飲水工作建設使用情況等進行有益探索。市旅管委隨機實地對喜林苑、夢蝶庄、蒼洱銀號等旅游企業進行了調研,進一步增強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游客和指導推動我市精品酒店建設、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識和能力。銀橋鎮夯實基層黨建基礎,組織黨代表深入各村開展對全鎮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活動,就“圍繞生態抓黨建,推進兩保護工作”這個主題,傾聽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太邑鄉關注民生,對全鄉道路交通狀況和己早村人畜飲水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及時了解道路交通設施存在的問題和人畜飲水面臨的困難,為下一步科學規劃並招標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加快山區道路發展建設奠定基礎。

結合典型學,緊扣先進明整改。組織領導干部深入周保中故居、王德三王復生烈士故居、劍川“四二”起義紀念碑等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基地、紅色傳承現場教育基地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開展學習教育,以楊善洲、高德榮、普發興、周保中、楊來保、李玉昌、楊廣為生動教材,觀看《楊善洲》、《普發興》、《四風之害》等教育影片,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以先進典型為鏡、以反面教材為戒,正衣冠、找差距、明方向,全市共組織19204名黨員干部開展了771場現場學習。市委常委暨市級領導干部前往善洲林場和龍陵鬆山抗戰遺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緬懷先烈、激勵斗志,認真查找在做好群眾工作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帶頭虛心學、帶頭認真查、帶頭堅決改。全市各部門通過觀看《四風之害》警示教育片,開展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廉政警示教育課,以反面教材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化認識 ,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識、黨性修養、政治紀律教育,筑牢拒腐防變的道德防線。“文明市民標兵”、市地稅局干部楊廣在基層黨組織書記專題培訓班上,用朴實的為民思想、自身的平凡事例為全市基層黨組織書記上了一堂觸動心弦的心靈啟示課。以先鋒模范為鏡鑒,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把先進典型作為查找問題的“度量尺”,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引領黨員干部對照典型比一比、量一量,對照先進典型進行自我剖析,深刻反思自身在堅持黨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進一步深化認識、反思自身,查找差距、明確方向,全市黨員干部邊學邊查邊改,查找問題1329個,解決問題473個,為基層辦好事實事1127件,掃作風之弊,除行為之垢,用實實在在的作風改進樹好形象,取信於民。

(雲南大理黨建雲平台供稿  王競璟 習巧容)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