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遼寧調研時強調,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推動黨的建設、促進改革發展、造福人民群眾,要牢牢把握目標遵循,堅持以先進典型為鏡,強化宗旨意識、增進為民情懷、樹立實踐導向,進一步把活動引向深入,用好的作風凝聚起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報》)
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旗幟,代表著方向﹔榜樣是資源,凝聚著力量。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旗幟的指引,更離不開榜樣的力量。堅持以先進典型為鏡,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歷次黨內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典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力量。學習具體的先進典型,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則方法要方便得多。
所以,堅持以先進典型為鏡,就是把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人格化、具體化、形象化,把改進作風的要求轉化為可觸摸、可感知、可學習的鮮活樣本。這正像劉雲山所指出的,雷鋒精神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鮮活的價值觀,人人應學、人人可學,黨員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學,使學雷鋒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把雷鋒、焦裕祿、楊善洲等先進典型作為生動教材,抓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深學、細照、篤行,見思想、見精神,找差距、明方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在筆者看來,學典型用典型,是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特點。劉雲山在遼寧調研,專程到撫順雷鋒紀念館,深切緬懷雷鋒同志的光輝事跡,圍繞學好用好先進典型、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同“當代雷鋒”郭明義等進行座談,其寓意簡潔明了。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先進典型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杆,是看得見的真理、摸得著的榜樣、照得到的鏡子,承載著高潔的靈魂、純粹的內心、為民的情懷、精神的高地。以先進典型為鏡,可以知不足、淨心靈、升境界,使自己更加清楚自己缺少什麼?群眾期盼什麼?人民敬重什麼?社會需要什麼?這既是落實教育實踐活動“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的重要步驟,也是深入查擺和剖析自身問題、開好高質量民主生活會、祛除“四風”頑症的有效方法。
在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比較就不知道差距,找不准差距也就無從進步。堅持以先進典型為鏡,不僅要向他們看齊,從他們身上汲取營養、獲取力量,更要將思想上的收獲真正落實到行動中,以他們的崇高精神作為標尺,真正用他們的思想境界與優良作風匡正行為,補齊短板,扎扎實實走好群眾路線,不斷用自身的“辛苦指數”、“奉獻指數”來換取百姓的“幸福指數”、“滿意指數”。 如此深學、細照、篤行,教育實踐活動才能用群眾看得見、體驗得到的實際成效,讓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