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開門查“四風”積弊 “沉底”聽肺腑之言

重慶市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教育階段述評之二

羅靜雯

2014年04月23日09:41  來源:重慶日報

堅持開門搞活動,開門聽意見,這是教育實踐活動一開始就提出的工作要求。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第二批活動在群眾家門口開展,必須堅持開門搞活動,確保每個環節、每項工作都讓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請群眾評判。

市委也多次強調,第二批活動單位必須以群眾為鏡,虛心聽取群眾意見,主動把自己置於社會和群眾監督之下。要深入基層傾聽民聲民意,真心拜群眾為師、向群眾求教,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市第二批活動單位紛紛敞開大門、沉到基層,誠摯聽肺腑之言,深刻查“四風”積弊,以真誠的態度聽取真誠的意見,為邊查邊改、對症下藥奠定了有力基礎。

走出機關下沉一線,問計基層求教群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機關部門到底存在哪些問題,群眾看得最真切、感受最直接。

為聽到最原汁原味的意見,第二批活動單位組織領導干部走出機關大門,進社區、到一線、坐院壩,問計於基層、求教於群眾。

渝中區進一步深化實施多年的“社區工作日”方法,每兩周組織全區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和區級部門深入社區、企業和基層聯系點收集群眾意見建議。

沙坪壩區全面啟動“一線工作日”活動,區級領導帶動部門、街鎮領導干部一線“擺攤”聽意見,零距離聆聽民生,面對面宣傳政策,實打實解決問題,動真格轉變作風。

江津區拓展了近年來頗有成效的“院壩會”形式,組織各級領導干部到基層單位、聯系鎮街、服務對象集中地區召開院壩會,促使黨員干部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拉家常”,傾聽訴求,排憂解難。合川區開展“五進”、“五入戶”活動,組織區級部門黨員干部進村社、進院壩、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組織鎮街、村(社區)黨員干部走訪特困戶、五保戶、產業戶、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傾聽群眾最急最盼的呼聲。

潼南縣建立完善縣、鎮街、村(社區)三級聯動的“3+1”聯動機制:縣級領導帶頭包鄉聯村;縣管領導直接包村包社區;普通黨員干部全面結對幫扶,發動6000名黨員進村入戶聽民意。

隨著活動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出現在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潼南縣文家村村民鄧生萬說:“現在干部常上門問我們有什麼煩難,大家心裡都舒坦多了。”

真聽意見聽真意見,不諱疾忌醫不大包大攬

“上山下水問漁樵,要知民意聽民謠。”來自一線的意見,才是老百姓最真實、最迫切的“實話實說”。

要聽到真誠的意見,必須拿出真誠的態度。第二批活動中,各單位秉持“真聽意見、聽真意見”准則,引導群眾講心裡話、擺問題、提意見。既不諱疾忌醫,也不大包大攬,以實實在在的作風贏得群眾認同和信任。

在上個月的沙坪壩“一線工作日”中,區委書記王越與天星橋街道小正街社區幾十名群眾代表面對面交流。居民代表賀尚坤提出住戶用水“一戶一表”還未到位,王越當場和自來水營管所負責人商議,確定上半年內解決這一問題。而對另一位居民希望政府為居住區安裝監控攝像頭,王越表示暫不能承諾:“安裝監控設備投入大,需要區裡和市級部門協商。現在集中在主干道和中心區域安裝,一旦有了進展,我們一定及時反饋。”

坦誠的態度得到在場居民代表認可:“不開‘空頭支票’,說明這次活動確實不是走過場。”

渝中區西三街水產市場的交通擁擠一直是歷史老大難。該市場位於居民樓底層,周邊還有3個小區,道路管理權限交錯、交通狀況混亂。

在4月15日的“社區工作日”,區委有關負責人現場聽取居民意見,召集區市政局、區教委、區交巡警支隊、望龍門街道、房管局等相關負責人一起開現場辦公會,形成初步方案:區市政局5月中旬出台道路整治方案;區教委在6月中旬前完成附近小學地下管網工程;之后市政局對水產市場內道路和環境啟動改造,力爭在8月底前全部完工。

“越是歷史遺留問題,越不能回避。”該負責人表示,這才是“真聽意見”的題中之義。

在江津,針對部分群眾不願當面提意見等情況,區活動辦在每個鎮街設立“流動意見箱”,機關干部下村走訪時隨身攜帶,讓基層放下包袱“發言”。

雲陽縣通過縣領導參加“民生面對面”座談會、部門一把手上“行風熱線”電視欄目和接聽每天在線的“民生服務熱線”電話,構成聽取民意的“無縫網絡”。老百姓有任何問題,可通過這三個渠道“吐槽”求助。

有的放矢鎖定“症結”

查“四風”積弊促邊查邊改

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一環,聽取意見的目的在於從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中,透視出背后的“四風”問題。有相當多的同志在活動中有這樣的體會,基層群眾的要求可能都是具體的,提的意見都是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個個事”,但是這些事久拖不決的原因恰恰是干部的作風問題。“四風”就是問題的源頭。所以大家認識到要在聽意見過程中鎖定“症結”,有的放矢地查“四風”積弊,促邊查邊改。

為此,各活動單位主動較真“逗硬”,出台一系列舉措,確保聽取意見不走神、不散光。

4月中旬,萬盛經開區面向全區啟動公開評選“最難辦事科室”活動,切實治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冷懶推奢佔”之風。

據了解,評議范圍包括區級各部門、駐區有關單位具有行政審批職能和行政審批相關公共服務事項的內設機構及下屬單位,共計100余家。評議由行評代表評議和市民自願投票評議兩部分組成。區紀工委監察局從180名行評代表庫中隨機抽取不少於50人;市民則可從《萬盛報》上裁剪《評議表》,填好后寄至區紀工委黨風室。

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活動從4月起將每季度舉辦一次,並及時公布結果。得票列前3位的科室將由區紀工委約談機構主要負責人;連續兩次列前3位的,責令該機構向社會公開道歉;全年每次均進入前3位的,機構主要負責人年度考核定為不合格或不稱職,並按干部管理權限和有關程序予以組織調整,該機構其他工作人員不得評先評優。

“官本位思想嚴重,不體察民情,涉及老百姓的公益項目建設進展緩慢,自我感覺良好,搞‘一言堂’……”這是渝北區引入第三方調查機構,在活動中獨立測評出的部分黨員干部存在的突出“四風”問題。

有關負責人表示,渝北區把“四風”問題具體表現“一對一”轉化成測評問題,委托第三方機構針對區級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區級部門和直屬單位、鎮街、村(社區)等各個層級黨員干部進行調查測評。目前初步查找出近百個“四風”問題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100多個,先后組織辦公用房清理、嚴格“三公”經費管理等專項督查10余次。

市委黨校教授張新華認為,不少活動單位通過深入聽取意見增強了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發現的問題不等不拖,從一開始就改起:“這充分顯示第二批活動正在推動全市上下進一步轉變作風,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記者 羅靜雯 實習生 李之葉)

分享到:
(責編:高雷、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