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中央關於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提出,“直接到群眾中去聽意見”、“向群眾學習,拜群眾為師”。重視不重視向群眾學習,善於不善於向群眾學習,是檢驗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是否真正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一個重要標志。
善於向群眾學習,須有尊重群眾、甘當學生的情懷。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圍繞強軍目標加強部隊建設,要求領導干部高度重視群眾的作用,堅持官兵主體地位,發揮官兵首創精神,在官兵創造性實踐中尋求工作的辦法和途徑。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尊重群眾、甘當學生的情懷。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領導干部要做到尊重群眾、甘當學生,就要視群眾為“主人”,對群眾懷有真摯感情。隻有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牢記公仆之責,時刻以群眾利益為重、以官兵期盼為念,才能從官兵那裡取到“真經”,學到有用的東西。拜群眾為師,貴在虛心請教。應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擺正心態、放下架子,誠懇地與官兵進行平等交流,從官兵生動的實踐創造中汲取營養、提煉經驗,不斷完善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
善於向群眾學習,須有深入群眾、身體力行的作風。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推動部隊建設科學發展,要求領導干部到實踐中去探索、去學習,在實踐中提高領導水平和工作水平。這也就是要做到深入群眾、身體力行,親自去體驗基層生活。在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接地氣”,到哨位、班、排、中隊和一線察兵情,去偏遠執勤點、條件艱苦的基層、矛盾復雜的單位察兵意。親自去體驗去感受,不能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要真正沉下去、靜下來,用心體會感悟那些在書本上、機關裡看不到學不到的東西。要把調查研究作為實施決策、部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努力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廣泛聽取基層官兵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調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既了解正面的意見,更了解不同的甚至反面的看法﹔深入、客觀、公正地分析問題、研究問題,使調查研究成為對事實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焦裕祿、鄭培民、楊善洲等先進典型是深入群眾的榜樣,他們的模范事跡是激勵黨員干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巨大力量。
善於向群眾學習,須有相信群眾、敢於自省的勇氣。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礎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加強部隊建設實踐中,領導干部要在決策時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就必須依靠群眾、相信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領導干部都要以群眾為參照,把群眾當作一面鏡子,“吾日三省吾身”,經常反省自己學習和工作的不足。對待群眾批評的態度,體現著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群眾工作生活在基層,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情況感受最深切,也最有發言權,反映的問題往往最真實、最可靠、最准確。領導干部重視群眾的批評和意見,就容易找到問題的症結、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正缺點、糾正不足。領導干部對待群眾的批評既要有包容的胸懷,也要有改正的魄力。
善於向群眾學習,須有依靠群眾、集思廣益的能力。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開創部隊建設新局面的不竭動力。能否做到博採眾長、集思廣益,問策於兵、求計於兵,體現著領導干部是否具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願,集中群眾智慧,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創新發展思路,切實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要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發揮集體的智慧,搞好協調和磨合,即使是對不順耳或“標新立異”的意見,也要平等溝通,求同存異,達成共識。對於群眾提出來的好想法和好建議要給予表揚,大膽採納,形成集思廣益、和諧共事的良好氛圍,特別是要善於學習、總結、提煉群眾在部隊建設實踐中探索出的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做法和經驗,通過不斷學習和思考,將群眾積累的寶貴經驗轉化為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武警河北省總隊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