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委非公企業工委堅持早謀劃、早啟動、早見效,著力從精心准備、突出特色、注重實效三個方面下功夫,非公企業教育實踐活動做到高標准謀劃、高起點開局。
未雨綢繆,前期准備“精細”。調研摸底“深入”。市委非公企業工委結合開展非公企業黨建“調研推進月”活動和鄉鎮黨委書記黨建述職會前調研安排,深入企業調研,召開部分“兩代表一委員”和非公企業黨員職工參加的征求意見座談會,了解掌握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現狀,收集梳理各方意見建議共337條,為開展活動摸清底數、掌握實情、找准“靶子”。活動指導“有力”。增設非公企業教育實踐活動指導組,制定下發《關於在全市非公企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編印《福州市非公企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小冊子》,非公企業黨組織進一步明確了“為什麼要開展”、“如何開展”、“有哪些要求”和“要收到什麼效果”等問題。動員培訓“廣泛”。召開2014年市委非公企業工委委員第一次(擴大)會議,對全市非公企業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全面動員部署。組織非公企業“一十百”黨建精品示范單位黨組織書記參加全市基層黨建工作研討班,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教育實踐活動培訓任務於4月20日前已完成。
突出特色,服務群眾載體“新穎”。在“規定動作做到位”的基礎上,努力使“自選動作有特色”。市委非公企業工委、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聯合召開全市非公企業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交流會,開展“榕商情、中國夢”主題實踐活動,引導非公企業廣大黨員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展“黨員誠信店”活動,以誠信黨建帶動“百城萬店無假貨”、“最佳信用企業”和“誠信單位”等創建活動,推動誠信社會建設﹔開展“企村結對”活動,引導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非公經濟人士參與新農村建設,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與農村黨建工作良性互動,非公企業與農村經濟互利共贏﹔開展“學理論增黨性、學技能強素質”活動,利用全市173個“中心+基地”教育培訓平台,強化黨員的黨性教育和技能教育,提升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本領﹔持續深化“四先五小”活動,即通過工作技能先掌握、崗位職責先做到、技術革新先帶頭、急重任務先行動和小設計、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竅門等活動,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促進非公企業健康發展。
立行立改,確保活動成效“實在”。一是聚焦“四風”畫畫像。採取深入車間班組、深入職工群眾、向群眾問診、請群眾把脈等方式,素描“四風”畫像,梳理“四風”具體表現。重點解決黨員業主及黨員管理人員不按市場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辦事,追求享樂、玩風較重,考慮職工利益不夠﹔黨內生活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黨組織陣地建設與經費保障不足,部分黨員不能在群眾中起表率作用等16個方面問題。二是服務企業促發展。弘揚“馬上就辦”的優良傳統,改進工作作風,針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意見建議著力協調解決。市政府與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等3家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強對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小微企業等領域金融服務和信貸支持。市工商局通過支持組建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融資服務機構幫助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市人社局與市財政局聯合出台企業用工扶持政策和獎勵辦法,對“以工引工”和“校企對接用工”給予獎勵,截至目前,共有208家企業與84所院校達成8600多人的校企用工對接協議。市經委等單位開展企業陽光減負專項行動,取消歸並重復交叉的服務收費,取消歸並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三是服務群眾創和諧。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推進各類工業園區服務群眾機制建設,全面提升工業園區等區域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去年下半年來,全市廣大非公企業黨組織積極推動企業健全完善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以及工資協商共決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共促成簽訂集體合同6189份,涵蓋企業9025家。同時,探索建立黨群聯動工作制度、勞資矛盾處置制度、黨組織與企業經營管理層溝通制度、黨員作用激勵制度等工作制度,促進企業和諧穩定,增強非公企業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
(福建省福州市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