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效,真正做到擴大群眾參與度、提高群眾滿意率,山東省東明縣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征求意見、查擺問題、整改落實,取得了良好效果。
堅持開門納諫,擴大群眾參與度。牢牢抓住聽取群眾意見這一重要環節,堅持開門納諫、暢通渠道、集思廣益、創新方式,實現征求意見全覆蓋。一是干部主動上門“找”。縣級領導干部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主動到所聯系鄉鎮、村、企業蹲點調研,面對面征求意見360條。利用“第一書記”行政村全覆蓋的優勢,組織378名縣鄉“第一書記”深入田間地頭、群眾家中聽民聲、察民情,共征求意見3800條。二是民主懇談當面“求”。由縣委主要領導同志主持,先后召開離退休老干部、“兩代表一委員”、黨外人士、群團組織等8個不同層次的座談會,當面征求意見260條。三是暢通渠道直接“聽”。舉辦由縣四大班子領導、29個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和15個鄉鎮(辦事處、開發區)黨委書記、鄉鎮長參加的“縣委書記、縣長公開大接訪”活動,共接待來訪群眾497人次,接訪問題204件,當場調處130件,簽批轉辦74件,現場征求意見建議386條。四是走進群眾個別“訪”。組織執法監管部門和窗口單位、服務行業黨員干部到病房、敬老院、學校、服務大廳、執法現場,廣泛聽取群眾對為民服務、辦事效率、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征求意見大下鄉大走訪活動”,全體執法人員向所有管理相對人征集“四風”方面的意見,每人面對面征求意見不少於12人。五是搭建平台廣泛“征”。採取設置意見箱、建立短信平台,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手段廣泛征求意見。縣公安局建立“一包一”、“一聯一”走訪機制的同時,在局機關門口設置了意見箱、公開手機號碼、官方微博,隨時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六是敞開大門隨時“集”。堅持把聽取群眾意見貫穿活動始終,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收集整理、及時分類交辦、及時整改落實,直到群眾滿意為止。截止目前,全縣層面上共征求意見6000余條,縣活動辦公室進行分類梳理,按職責范圍分解落實到81個縣直部門、單位,分別發放了《征求意見反饋清單》,對重點問題填寫《問題整改交辦單》下發到有關部門限期整改,整改責任單位完成整改后向縣活動辦報送《整改落實報告單》。截止目前,67個單位已經制定了整改方案,出台整改措施468條。
堅持問題導向,多種措施抓整改。堅持把解決問題作為整個活動的關鍵,要求各級各部門無論問題多少、問題大小、問題難易,都不回避,認真面對,積極整改,以問題整改開局亮相,以問題整改注入動力,以問題整改交出答卷。一是對照意見抓整改。縣委常委會集中兩天召開專題整改會議,對照《征求意見反饋清單》,現場研究解決129條,提出限時整改方案,其余全部分解到相關的81個整改責任單位,明確縣級分管領導進行督促整改,各責任單位召開班子成員會議,逐條列出整改措施、整改時限及責任人,及時向社會公布,讓群眾參與監督。二是承諾踐諾抓整改。舉辦了全縣執法執紀部門、窗口單位、服務行業“為民便民利民”承諾踐諾發布會,組織37個執法監管部門和窗口單位、服務行業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共承諾為民服務事項185個,由“兩代表一委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群眾、新聞媒體等各界人士代表200余人進行現場聽証,通過新聞直播接受社會監督。縣交通運輸局針對農村公路損壞嚴重、路域環境衛生差的問題,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農村公路建、管、養和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縣交警大隊堅持把“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理念貫穿於工作全過程,推出熱情服務外地車輛、幫助進城就醫群眾、增設“護學崗”、下放事故處理權限、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做好惡劣天氣預警及扶老攜幼、助殘愛民等七項便民舉措,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三是專項活動抓整改。堅持邊學邊查邊改,組織開展“十項治理”和“十個下鄉”專項整改活動。“十項治理”活動包括:針對部分校園周邊交通、經營、社會治安秩序“三亂”問題開展的“校園周邊環境專項治理”活動﹔針對未成年人上網問題開展的“網吧專項治理”活動﹔針對空氣異味、環境污染問題開展的“空氣異味和環境污染專項治理”活動﹔針對城區環境衛生治理臟亂差問題開展的“城市環境衛生專項治理”活動﹔針對城區交通秩序混亂問題開展的“城市交通管理專項治理”活動﹔針對城區店外佔道經營和噪音大問題開展的“店外佔道經營及噪音污染專項治理”活動﹔針對城鄉市場佔道經營問題開展的“佔道經營集貿市場專項治理”活動﹔針對部分商品價格人為干擾大問題開展的“市場價格監督專項治理”活動﹔針對農資假冒偽劣問題開展的“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活動﹔針對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開展的“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治理”活動。“十個下鄉”活動包括:縣衛生局組織的“名醫下鄉”、“健康大走訪”活動﹔縣文化局組織的“電影下鄉”、“戲曲下鄉”活動﹔縣農業局組織的“農技下鄉”活動﹔縣科協組織的“科普下鄉”活動﹔縣司法局組織的“法制下鄉”活動﹔縣農機中心組織的“農機服務下鄉”活動﹔縣藥監局組織的“食品藥品安全知識下鄉”活動﹔縣技工學校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四是新聞跟蹤抓整改。我們始終堅持向群眾作出的整改承諾就是軍令狀,承諾一條就要做到一條。縣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組織3個專項督導組,採取現場錄像的方式,進行明察暗訪,對整改效果明顯的單位,將其視頻資料在縣電視台新聞頻道進行專題報道﹔對整改過程敷衍了事、遲遲沒有進展的單位,將其視頻資料反饋單位一把手,在電視台進行公開曝光。尤其是參加承諾踐諾的37個單位,活動結束后,將組織各界代表對部門承諾踐諾和“雙十”活動效果進行民主評議,后三名的單位一律要在縣電視台進行公開檢討,讓責任單位真正出汗、紅臉,切實起到督促整改作用。
堅持突出成效,提高群眾滿意率。從解決“四風”問題和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入手,注重及時發現、總結、推廣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典型經驗,確保整改成效讓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大多數人滿意。一是作風建設出“新風”。活動開展以來,縣委聚焦“四風”,繼續進行“庸懶散”專項整治活動,曝光存在“庸懶散”現象的單位10余個,同時,推出學習型、忠誠型、規范型、高效型、節約型“五型機關”建設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縣各級干部干事創業、團結協作、為民服務的意識。圍繞群眾路線和作風建設,縣委在馬頭鎮召開鄉鎮黨委書記座談會,學習推廣馬頭鎮不甘落后、不等不靠、用心用力、苦干實干的精氣神,學習推廣馬頭鎮干部牢固樹立強鎮富民的宗旨意識,堅持爭創一流的工作標准和“緊跟跟緊上級部署,早抓抓早、真抓抓真、實抓抓實、緊抓抓緊”的工作要求,實現活動、工作“兩促進、雙豐收”。二是城鄉環境出“新貌”。在征求意見中,城鄉環境衛生差問題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縣委集中開展城鄉環境衛生專項治理和環境污染專項治理活動,對城區臟亂差地帶、交通要道亂佔破損、農村亂推亂放、企業污染物排放等問題進行逐一解決。針對城區環境差問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7輛環衛重型機械,對清水橋街、民主東街、林蔭路、西華路、永安路等五條道路進行突擊治理,清運建筑垃圾50余噸,有效改善背街小巷衛生條件。同時,加快城市綠化亮化工程建設進度,五裡河景觀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栽植各種景觀苗木9000余棵﹔加大城區路燈照明巡查力度,對城區200余盞路燈進行維修改造,有效提升了城市總體形象。針對交通要道亂佔破損問題,縣交通運輸局路政大隊和劉樓鎮執法大隊從群眾最關心的“小事”做起,組織2輛自卸車,對長金路黃堌街、劉樓街兩側進行清理,共清理石子大沙20多方、條石4車,填補路面坑槽10平方米,暢通了街內道路同行。針對農村亂堆亂放問題,漁沃街道辦事處實行黨員分片包段責任制,每人包保3-5戶群眾,在各村組建黨員志願先鋒隊,用實際行動幫助老弱病殘搬運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的雜物和柴草,對衛生死角進行集中清理,清楚影響村容村貌的各種垃圾,並拿出40萬元作為以獎代補資金,促進村容整潔長效化。針對企業污染物排放問題,縣環保局組織110名社會各界群眾參觀東明石化集團、縣“第一污水”處理廠、玉皇化工、玉皇新村污水處理站等治污設施、環境安全防控設施、在線監測設施以及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情況,聽取縣重點企業環保工作的開展情況,有效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企業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三是社會治安出“新招”。根據縣委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反饋的意見建議,縣公安局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堅持即知即改,制定了《東明縣公安局關於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整改方案》。針對農村治安狀況不太穩定問題,組建具有農村特點的治安防控隊伍,轄區派出所統一調配組織專業巡邏隊,全天24小時進行巡邏,發放“警情提示卡”、“警民聯系卡”10萬份。針對校園周邊環境安全問題,開展校園“三進”活動,即:開展“法制課堂進校園”活動,組織16名派出所民警以法制副校長身份在164所中小學講授法制課﹔開展“法制關愛進校園”活動,聯合工商、文化部門查處校園周邊黑網吧9處,查扣電腦56台﹔開展“法制防范進校園”活動,組織開展校園應急演練16次,確保突發事件時警校雙方快速啟動預案。針對群眾財產安全保障問題,繼續推進“天網工程”、“警燈閃爍”工程,推廣110報警系統和電子防盜門等防盜設備的安裝和應用,構建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防控體系。先后成功打掉“盜竊摩托車犯罪團伙、盜竊電動車犯罪團伙、盜竊羊隻犯罪團伙、盜竊糧食犯罪團伙、駕駛黑出租搶劫犯罪團伙、攔路搶劫犯罪團伙、非法持有槍支犯罪團伙、流竄盜竊車內財物犯罪團伙、尋舋滋事犯罪團伙”等10個重大犯罪團伙,將繳獲的羊隻、現金、電動車等財物及時發還給受害群眾,有效震懾了違法犯罪。四是公共服務出“新意”。圍繞縣委組織開展的“十個下鄉”活動,各單位結合服務職能和群眾需求,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其中,“法制下鄉”活動中,縣司法局開展送法進農村、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的“法律五進”活動,設立法律援助便民窗口,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站2個,法律援助聯絡點19個,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名醫下鄉”活動中,縣衛生局開展“名醫鄉村行”大型義診活動,組織縣直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到鄉鎮免費送醫送藥。據統計,活動當天共為450余名群眾進行了免費義診,發放宣傳資料680余份,免費發放藥品230盒,價值3500余元。“科普下鄉”活動中,縣科協組織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入城市社區,開展以美化家園、社區安全、食品衛生、健康保健等科普知識為內容的科普宣傳活動,向社區居民發放科普圖書180冊、科普折頁240份,為群眾義診80人次,入戶送科技32戶,觀看科普展板群眾達到300多人, 接受科普知識咨詢100多人。
(山東省菏澤市黨建雲平台供稿 王懷振 王海龍 馬成凱 李鳳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