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新疆阿克陶縣以“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為載體,“六輪齊驅”開動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快車,讓農牧民群眾切實感受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氣象與新變化。
驅動“聚心輪”,駐村宣講到“最后一公裡”。在學習教育、聽取意見環節,縣委從縣直機關抽調460名干部,組成56個工作組深入鄉(鎮)場、村和社區,用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系統宣傳中央、自治區惠民政策,大力宣傳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廣泛宣傳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在基層一線凝聚了民心。到目前,各級工作組已召開村民大會及各類座談會78場(次),舉辦文體活動28場,開展集中宣講57次,發放宣傳資料2980冊,受教群眾7310人次,開展“文藝節目下基層”76場(次)、民間藝人演出75場(次),把駐村宣講的快車開到了“最后一公裡”。
驅動“連心輪”,民情走訪到“最后一公裡”。把“面對面”與“背靠背”、“個別聽”與“集體談”、“走進群眾聽”與“組織群眾評”結合起來,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以“進百家門、聽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交百家友”為主要內容的“五百”活動,採取進村入戶、座談拉家常、記“民情日記”、推廣民情熱線、365便民服務、發放“民情聯系卡”等方式,征集群眾對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看法,征求農牧民群眾對安居富民、定居興牧、棚戶區改造、物價、扶貧等工作的建議,贏得了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到目前,已組織發放各類卡、表、冊3.3萬余份,走訪群眾3萬余人(次),歸納整理意見建議79條,幫助村級組織建立檔案和工作台賬900余個,收集民情、民聲、民意信息320余條,把民情走訪的快車開到了“最后一公裡”。
驅動“愛心輪”,支農惠農到“最后一公裡”。按照“基層群眾所盼、自身力所能及”的原則,樹立“民生優先、群眾第一、基層重要”的導向,為群眾籌措發展資金120余萬元,解答群眾關於教育、就業、住房、社保以及道路、用電等方面的疑難問題130余個,投資1444.83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7個,解決了1.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針對農牧民群眾文化較低、技術欠缺的實際,各級工作組手把手地為他們傳授果樹修剪、病虫害防治、牛羊育肥等方面的技術,使7.9萬人受益。同時,結合“三下鄉”活動,印發宣傳冊3.7萬余份,為群眾送法律書籍4900余冊,送就業、致富、養殖等方面的致富信息467條,把支農惠農的快車開到了“最后一公裡”。
驅動“貼心輪”,維護穩定到“最后一公裡”。落實“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群防群治群控體系,充實完善反恐維穩工作預案,加強對重點人員、重要區域、重點場所和流動人員的管理,以“講、學、宣、治”為抓手,開展整治“三非”和去“極端化”工作,通過“三到三訪”(到貧困戶家訪貧問苦、到老黨員家訪老問暖、到上訪戶家訪案解怨)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4批259人(次),交辦22件,辦結20件,辦結率89%,逐步構筑出了對口聯系單位領導“問穩定”、鄉級包村領導“管穩定”、縣鄉機關干部駐村“促穩定”、村級兩委正職“抓穩定”、隊組十戶聯建“保穩定”的工作格局,把維護穩定的快車開到了“最后一公裡”。
驅動“穩心輪”,夯實基層到“最后一公裡”。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制定印發了《關於加強以村黨支部建設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兩級配套組織建設的意見》及《關於建立縣、鄉、村三級領導聯系農村“四老”人員的實施意見》,先后投入2000多萬元對全縣120個使用面積小、年久失修、土木結構、已成危房、無法使用、難以抗震的村級組織辦公用房和群眾活動場所進行了新建和改擴建,建成雙層村級辦公用房和群眾文化活動場所12個,單層辦公用房和群眾文化活動場所108個﹔投入4400余萬元新建集文化館、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以及演藝中心為一體的文化教育科技中心,投資2500萬元新建全民建身中心,把夯實基層的快車開到了“最后一公裡”。
(新疆克州公格爾之窗黨建雲平台供稿 楊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