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實打實,就能心貼心。積極創新載體,不斷拓寬聯系群眾的渠道,才能拆除干群關系的“隔心牆”,解決服務群眾的“末梢堵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值經濟發展、深化改革的關鍵期,能不能密切血肉聯系、走好群眾路線這條“執政生命線”,決定了我們干事創業的成效。作為上海市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做好信訪工作試點單位,近年來,金山區不斷夯實增進群眾感情這個基礎,立足維護群眾利益這個根本,探索建立工作機制和方法,讓干部真正沉下去,積極破解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
一些干部在辦公室、會議室待的時間多了,與群眾接觸的時間少了﹔一些村干部居住在城鎮,平時難得走村串戶﹔一些年輕干部從學校門直接進入機關門,與群眾很少溝通交流。這些,都無形中在黨群、干群之間豎起了“隔心牆”。為拆除“隔心牆”、解決“末梢堵塞”問題,我們積極創新,不斷拓寬聯系群眾的渠道。
自2012年起,金山區推廣“三訪四步法”,即通過“領導干部聯系走訪、黨員干部上門家訪、基層黨員就地察訪”,上門傾聽群眾呼聲。通過收集意見、分析梳理、研究解決、信息反饋等四個步驟,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為使干群聯系日常化,我們重點實施“2055工程”,即鄉鎮每位黨委委員聯系20名黨代表、每名黨代表聯系5名黨員、每名黨員聯系5名群眾,編織起了黨委、黨代表、黨員與群眾的三級“雙向”聯系網。
現在,不少干部將主要精力花在發展經濟和一般行政事務上,聯系群眾的機會卻很少,辦法也不多。有鑒於此,我們推行“干部下樓”,村干部從辦公室搬到一樓服務大廳工作,讓群眾可以一眼看見村官們在忙什麼,有事可以馬上找到人。為讓群眾辦得了事,我們加強平台建設,2013年起在全區208個村(居委會)全面建立了集綜治、司法、信訪、工會、婦聯、安全生產、助殘、來滬人員管理等功能為一體的群眾工作服務室,一站式受理群眾訴求。我們還推行了信訪代理制,由村干部代信訪人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訴求,形成了“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的工作局面。
隨著群眾的民主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暢通群眾表達和維權渠道更是日益迫切。所以,我們全面推行“民主管村”模式,實施“四議兩公開一表決”,讓村民全面參與關系切身利益的大事。大力推廣“民主理財”模式,由村民代表集體管理村級財務,做到群眾明白、干部清白。全面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做到“村務民曉、村事民決、村財民理、村績民考”。
2013年,全區各級黨員干部累計走訪群眾113229戶,收集問題2443條,已解決2211個,解決率90.5%。黨員干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進一步提高了群眾對黨委、政府的認同感和滿意度。同時,深入基層做工作,使大量問題解決在群眾開口前,把很多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這些成效充分說明,面對面、實打實,就能心貼心。下一步,我們要以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推動干部“沉下去”制度化、常態化,不斷激發干群關系、社會治理的正能量。
(作者為上海市金山區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2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