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以“三嚴三實”檢驗教育實踐活動

2014年04月20日10: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20日電 4月21日出版的2014年第16期《瞭望》新聞周刊將發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以“三嚴三實”檢驗教育實踐活動。

   最近,微信裡一條“全球征鞋帖”引發熱潮,牽動千裡之外的鞋廠經理、做鞋大媽,連墨西哥、美國、德國的一些熱心人士都加入“尋鞋行動”。發帖的是新疆“20萬干部下基層活動”的駐村干部,他們得知新疆和田皮山縣喬達鄉巴什拉克比納姆村的胡杜尤木·拜爾迪,有一雙56碼的大腳,20多年來,由於難買到一雙合腳的鞋,而不時陷入“赤腳生涯”。為幫胡杜尤木尋鞋,駐村干部尋遍了和田、烏魯木齊大小商場,都找不到56碼的鞋。於是,他們通過新媒體發起一場“尋鞋行動”。

   為一位“大腳”農民找一雙合腳的鞋,不驚天動地,也不光鮮耀眼,但對這位農民來說,卻實實在在點滴冷暖在心頭。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多接地氣,才能培養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不帶著深厚感情去聯系群眾,就可能是“作秀”。新疆駐村干部的“尋鞋行動”贏得一片點贊啟示我們,有真心為民的情懷,事不論大小,都能打動人心。相反,人為導演作秀式“改作風”,免不了“興偽事”之嫌,在新媒體輿論環境下,反而引人質疑。

   事實上,記者最近下基層調研了解到,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項工作扎實有力、進展順利。干部群眾在充分肯定、滿懷期望的同時,也對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某種不良苗頭感到憂慮:有的干部“惰政”現象抬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職責范圍內能辦的事也要報上級走程序,而能辦能不辦的則干脆不辦﹔有的干部“隻打電筒,不照鏡子”,說起其他部門的問題頭頭是道,自我對照則諱莫如深,距入腦入心差了一大截。還有一些基層反映,“八項規定”以前習慣了的“辦事”模式,比如以各種灰色手段“打點”“聯絡感情”才好辦事,如今管得嚴了,不得不收斂,一些干部既不敢收禮也干脆不辦事了。這些苗頭雖然不是普遍問題,但顯然都與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和目的格格不入,必須引起我們的警覺,及時加以糾正。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在於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重建與人民的血肉聯系。從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看,順應群眾期盼搞活動,誠心誠意歡迎群眾提意見、挑毛病,從群眾呼聲中找差距、找問題,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基本標准,老百姓的滿意度就越高,活動成效也就越好。

   習總書記強調,要准確把握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總體要求、實踐載體、重點對象、組織指導原則、特點規律,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堅持高標准嚴要求,在對標立規中查找差距,在上下互動中解決問題,在攻堅克難中提振信心,在思考辨析中把握規律,確保每個層級每個單位都真正取得實效。對照習總書記的要求,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能否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最根本的就是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以“三嚴三實”衡量自己、對照檢查,查找差距、解決問題。

   “實實在在做人做事,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不搞‘假大空’。”習總書記的這一教誨,是各級領導干部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則,是推進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力思想武器。前面列舉的一些不良苗頭,說穿了,都是一些黨員干部為人處世“不嚴不實”的體現。為什麼有的干部“惰政”?關鍵在於胸無大志,怕冒風險、不敢擔當。的確,我們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中央的方針政策,在原則問題和重大決策上決不容許亂拍板、搞“變通”。但是,大政方針與地方和部門的具體實踐如何相結合,同樣是一篇大文章,特別需要發揮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如果一切工作都是生搬硬套、“凡事都要找出處”,像算盤珠一樣撥一撥才動一動,滿足於當“傳聲筒”“二傳手”,還談何工作的創造性?擔當精神又怎能體現?老百姓眼前的急難險重又如何及時化解?

   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攻堅階段,尤其要倡導那種“敢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的雷厲風行作風。謝覺哉同志曾說:“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沒要我做也爭著去做。這樣,才做得有趣味,也就會有收獲。”上前一步、主動擔當、勇於開拓,這是“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重要檢驗,是領導干部應有的品德和風貌。那些以“找出處”為由、行“惰政”之實的領導干部,暴露的是政績觀的嚴重偏差。我們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堅決從思想到行動上予以“糾偏”。

   《紅樓夢》裡的李嬤嬤說賈寶玉是“丈八的燈台——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的。”意思是說隻看到人家的弊端,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那些“隻打電筒,不照鏡子”的干部,正是犯了賈寶玉的毛病。教育實踐活動最核心的一個內容,就是學習教育要與聽取意見、解決問題同步推進,做到邊學邊改、邊查邊改。中央反復強調,要堅持開門搞活動,深入基層一線聽取群眾意見,以虛心誠懇的態度向群眾請教,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要持續聚焦“四風”,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對自身查擺出來的作風問題,要積極主動地改,動真碰硬地改。自覺對照檢查,讓自身的“四風”問題纖毫畢現,這是整改是否到位的基本前提。如果對自身的問題諱疾忌醫,整改落實又怎麼可能直達病灶、出汗治病呢?

   “打電筒”照人家並不難,難的是“照鏡子”查自己。從靈魂深處查擺“四風”,真心誠意地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檢查,這是對黨員干部有無堅持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的最直接的衡量。領導干部如果抱著“寡人無疾”的僥幸,不願或不敢接受批評,而僅僅“眼睛向外”,“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這從表面上看似乎屬於素質欠缺、患得患失的小節,本質上還是由於沒有恪守“三嚴三實”,是宗旨和作風上的問題。“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領導干部隻有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自我亮丑揭短,自覺接受領導點、同事評、群眾提,才能挖到“病根”“弊源”,從而對症下藥、痛改前非,切實以己正立信,以無私樹威,以務實興業。

   中華傳統文化特別崇尚禮義廉恥,為人要“知恥、誠信、明節、感恩”,更有“知恥近乎勇”之說。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就要來一場深刻的對照反省,以“受虛言、聽浮術、採華名、興偽事”為恥,以踐行“三嚴三實”為榮。中央領導同志強調,把“三嚴三實”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教育實踐活動每個環節、每項工作中去。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從開始起,就要“嚴”字當頭、“實”字當先,真正從思想和行動上嚴起來、實起來,咬住“四風”問題不放鬆,堅決杜絕“虛晃一槍”,用扎扎實實的成效取信於民。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向焦裕祿同志看齊,在深學、細照、篤行上下功夫,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讓群眾不斷看到“嚴”“實”作風所帶來的新風貌、新氣象。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