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稱,1956年夏天,彭德懷穿便衣到北海公園游園。但公園的園門卻挂了一塊“休息”的大牌子。正遲疑間,他被迎進了門。原來是警衛部門為了彭德懷的安全,決定“閉園接待首長”。彭德懷進了公園發現沒有游人,問清情況后大怒,厲聲質問道:“為什麼要這樣?你們就是叫我們脫離群眾!這種規矩,以后在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國家絕對不能有!”隨即,他扭過頭邊走邊說:“我以后再也不去公園了,免得老百姓背后罵我們的娘!”
應該說,彭德懷這種“脫離群眾”之“怕”,至今讀來仍然令人感佩、發人深思。關於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毛澤東同志曾經作過十分形象而又精辟的論述:“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事實早已証明,人民群眾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本,是我們一切力量的源泉。我們黨隻有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在群眾中生根開花。
特別是當今時代,各類新知識、新事物層出不窮,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隨時隨地都在考驗著我們黨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也檢驗著各級黨組織的威信和形象。隻有更好地聯系群眾、依靠群眾、團結群眾,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和群眾的力量,才能不斷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推進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業績。
在這個意義上說,彭德懷這種“脫離群眾”之“怕”,是由我們黨的性質、任務和目標所決定的,不僅見証了老一輩革命家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高度警醒,也見証了老一輩革命家“德莫高於愛民,行莫高於利民”的公仆情懷,更見証了老一輩革命家“一刻也不要脫離群眾”的最大追求,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我們黨執政后特別是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沒有了被敵人追剿的危險,沒有了一脫離群眾就不能生存的境況,黨的生命為之所系的群眾觀念在一些黨員干部中逐漸淡化,彭德懷這種“脫離群眾”之“怕”更是越來越少見。譬如:特權思想嚴重,搞特權,搞特殊化,把自己層層包裹、保護起來,對群眾感情淡薄,不尊重群眾,不相信群眾,想問題、干事情不把群眾放在心上﹔對待群眾居高臨下、發號施令,態度生硬、方法簡單﹔作決策脫離實際,不顧群眾意願、不顧群眾利益,對群眾訴求敷衍了事,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久拖不決甚至放任不管,以至釀成嚴重后果,惹得“老百姓背后罵娘”,等等,都是我們常說的“最大危險”。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重溫彭德懷這種“脫離群眾”之“怕”,既是一種提醒,也是一種告誡,更是敲響一記警鐘。人民群眾永遠是我們的源頭活水,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如果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