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阿榮旗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創新落實活動載體,把“大引領”工作與自治區黨委要求深入推進的 “四大行動”有機結合,旗、鄉(鎮)、村三級引領工作隊共185人深入基層,問計於民、問政於民、問需於民,立行立改回應群眾關切。
走訪群眾摸實情。阿榮旗旗委書記潘金生帶頭先行,深入聯系鄉鎮、村屯征求農民群眾意見建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並要求全旗黨員干部,特別是處級領導干部“五不”,即征求對象不全不行、征求問題不透不行、征求渠道不寬不行、征求時間不足不行、征求條數不夠不行,該原則為全旗聽取意見環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旗紀委書記於長春深入基層走訪群眾20余戶,征求意見建議涉及群眾生產生活、低保評定等21個方面,當走訪到霍爾奇鎮橫道村蘇長祿家,通過交談,於長春了解到蘇長祿老人是五保戶,無房無地,在朝鮮戰場上精神受到刺激的老父親去年過世了,現就剩下他一人靠政府救濟過日子等實際情況后,便從自己兜裡掏出了錢,塞給了老人,並叮囑老人要保重身體。該旗霍爾奇鎮黨委組織鎮級引領工作隊30余人通過上門家訪、嘮家常的形式,重點走訪貧困戶、五保戶、種養殖業大戶、科技示范戶、信訪戶五類群體,廣泛傾聽民情,征求民意。在活動中,阿榮旗23名處級引領員擔任11個督導組的正副組長,負責對11個鄉鎮進行督查指導,162名鄉科級引領員擔任148個行政村、14個社區的指導員,走村入戶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立行立改群眾反映問題。
創新載體見實效。自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阿榮旗各鄉鎮、旗直部門結合部門實際,創新自選動作見實效。那吉鎮黨委創新開展接地氣、下基層、訪民情、解民憂“818服務群眾一線工作法”,全鎮174名機關干部在每月8日、18日“民情日”進行走訪,每月9日、19日“匯報日”,將各社區走訪情況、發現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措施等向鎮裡主要領導匯報,鎮黨政領導在每月10日、20日“解困日”接待群眾來訪,集中進行處理。“818服務群眾一線工作法”已經成為全鎮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目前,共開展活動6次,走訪群眾7254戶,建立居民登記表6046張,發放便民連心卡3019張,發現李德義在拆遷區已簽協議仍有不合理訴求、李祥一家因車禍致貧等372個問題,現已解決答復300多個問題,贏得了群眾滿意﹔復興鎮黨委組織黨員干部開展“三省吾身四進農家”活動,在督促黨員干部進行“三省吾身”的同時,定期集中進村入戶,有針對性的開展“四進農家”活動。“三省”就是要求黨員干部注重主觀世界改造,即一省崗位, 二省行為,三省作為。“四進農家”就是要求黨員干部將主觀世界改造的成果,以“四進農家”的形式,付諸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即感恩文化進農家,黨的政策進農家,扶貧幫困進農家,化解矛盾進農家。該鎮黨委通過採取成立督導組、明確責任人、細化任務分工、建立工作制度等措施,並將活動落實情況納入干部評優范疇,確保“三省吾身四進農家”活動不走過場、取得實效。
即知即改辦實事。“如果水閘修不好,我們村民插不上水稻秧苗,那今年就得沒收入了,這回可好了,修水閘的資金解決了,陳部長可給我們送來了及時雨啊!”阿榮旗六合鎮小泉子村村民張洪亮有感而發。在走訪調研中,六合鎮旗級引領隊隊長陳菊英了解到小泉子村的實際困難,她立行立改,通過與財政、水利等部門溝通協調,幫助小泉子村解決維修黃蒿河水閘項目資金20余萬元,小泉子村和振豐兩個村受益水田面積達2000多畝,可促農增收200余萬元,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認可﹔亞東鎮村民張學成、樊鳳梅夫婦喜獲四胞胎(三女一男),一家人還沒有充分享受添丁的喜悅, 隨之而來的高額治療費讓這個家庭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孩子治療已花費43萬元,經多方籌措仍拖欠醫院近10萬元醫藥費,正當張學成一籌莫展之時,引領工作隊入戶走訪了解到情況,后經引領隊的溝通協調,民政局研究決定特事特辦,為他家解決救助資金1.1萬元﹔當得知音河、查巴奇民族鄉等4個鄉鎮有個別學生因貧困無法完成學業,該旗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王瑞娟帶領班子成員深入鄉鎮中小學,共為19名品學兼優的少數民族貧困學生送去助學金9500元,以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阿榮旗黨委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一個一個涉及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在下基層干部的幫助下得到順利解決。截止目前,該旗共征集到群眾意見、建議892條,辦結457條,交辦435條。
(阿榮旗黨建雲平台供稿--周彥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