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精神與焦裕祿精神一脈相承,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踐行群眾路線的生動教材。 4月15日至16日,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結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分別在“以先鋒模范為鏡”專欄中,深入宣傳我省鳳陽縣小崗村原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沈浩的典型事跡,集中報道我省以沈浩精神為鏡扎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經驗做法。
人民日報4月16日在第一版刊登導讀《沈浩為鏡 篤行為民》,在第六版刊發報道《沈浩 永遠的明鏡》。報道說,沈浩當干部不圖虛名,心中裝滿群眾,期望活得更有價值,對自己吝嗇,對他人卻非常慷慨,讓許多黨員干部看到了差距,也學到了許多。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沈浩為民務實清廉的精神,已成為安徽省乃至全國黨員干部深學、細照、篤行的一面鏡子。目前,安徽省共建立黨員領導干部活動聯系點5322個,全省95%以上黨員干部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新華社在4月15日發表報道《回望沈浩:“零距離”的永恆感召》說,心連心,零距離——幾近極致的為民情懷,鑄就沈浩精神品格,感人至深,引人深思。零距離,還原公仆本色,聚攏黨心民心。零距離,就是全心全意、沒有自己!沈浩,以他與小崗村民生死不離的“零距離”,書寫了新時代黨和人民血肉相連的感人篇章!默念著人們與沈浩的心靈對話,回望沈浩墓的庄嚴墓碑,一個偉大的聲音震響心中——“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
光明日報4月16日在第四版刊發《沈浩精神: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報道說,斯人已逝,但沈浩精神卻在江淮大地上樹起了一面新的旗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作為沈浩精神的發源地,安徽省進一步掀起學習沈浩精神的熱潮,組織黨員干部把沈浩精神作為一面鏡子,反復對照,深入查擺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風形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向沈浩同志看齊。經濟日報4月16日在第二版刊發報道 《小崗人的貼心好書記——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憶沈浩》,採訪多位村民、“大包干”帶頭人,生動再現沈浩與群眾結下的深厚感情、為發展傾注的智慧心血。中央人民廣播電台4月16日在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中報道,安徽鳳陽小崗村原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六年離家扎根基層,一心為民、無私奉獻,以務實創新、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中央電視台4月15日晚在《新聞聯播》中以1分52秒的時間播發了《沈浩:與群眾心連心的好干部》,報道說,作為選派干部,在安徽省小崗村工作的六年時間,村民一次又一次用紅手印留下他,留下這位用生命換來小崗村變化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