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內蒙古阿榮旗那吉鎮:“365領航”破解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2014年04月17日10: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內蒙古阿榮旗那吉鎮以“365領航”(即三張名片、六個必訪、五大行動)為實踐載體,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破解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目前,“365領航”已經成為該鎮干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

“三張名片”,服務群眾有抓手。該鎮干部在下基層時,本著“聯系干部幫小忙、聯系單位辦大事”的原則,發放“一張卡”、“一張表”、“一日記”,三張“新名片”對群眾所需了如指掌。“一張卡”,即服務群眾連心卡,上有入戶負責人電話,以便暢通群眾訴求渠道,隨時掌握居民的訴求和意願﹔“一張表”,即《居民登記表》,如實記錄走訪對象的各項基本情況,以便黨委政府掌握全鎮居民詳細情況﹔“一日記”,即民情日記,如實記錄居民反映的主要問題,對黨委、政府的意見建議,解決措施等。在走訪過程中通過三張“新名片”,准確掌握群眾所思所憂所盼。那吉鎮向陽社區張文成是一名老政府干部,當社區干部來到他家噓寒問暖時,他感動地說:“黨和政府始終關懷著我們,盡最大努力幫助我們,我們沒有理由不擁護黨和政府。”

“六必訪”,服務群眾零距離。該鎮干部在走訪入戶過程中始終堅持“六必訪”原則,即堅持民生六必訪:服務區域內孤老戶必訪、困難戶必訪、流動人口必訪、留守兒童必訪、殘障人士必訪、重大節日必訪。結合“六必訪”活動,各社區不斷創新活動載體,金石社區推出黨員亮牌服務並建立黨員家庭戶、文化社區推出“五員制”、“微心願”及“鄰幫鄰”工作室、繁榮社區創新開展關愛空巢老人溫馨“2+1”工作法等活動載體,真正做到了家有病人過去看看、家有糾紛出面勸勸、家有急活幫著干干、有事沒事常去轉轉。“看著自己的新房子,感覺像做夢一樣,太感謝黨和政府了!”那吉鎮道西社區居民石國華多年來居無定所,在干部入戶走訪詳細了解他家情況后,幫助協調解決了公租住房問題,讓他從此有了一個穩定的家。

“五大行動”,服務群眾全覆蓋。該鎮把“百名干部入萬戶、你有困難我幫助”作為工作理念,深入開展五大行動,切實把基層的矛盾化解好,把基層的發展推動好,把基層的期盼落實好,提高為民服務水平。一是深入開展“民情基層訪”活動:深入基層了解傾聽群眾呼聲,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將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所需記錄在民情日記中。二是深入開展“貧困群眾大幫扶”活動:全鎮干部職工結對幫扶一戶以上困難群眾﹔開展特困戶子女助學行動,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三是深入開展“創業富民行”活動:開展創業幫促活動,幫助有創業能力的群眾開展創業,實現以創業促就業。四是深入開展“民生優先解”活動:圍繞群眾的民生需求,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暢通服務渠道,從衣、食、住、行各方面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五是深入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引導全鎮干部職工結合崗位職責,入戶時通過佩戴監督卡和發放連心卡等形式,把干部身份亮出來,把形象樹起來,依據符合本崗位工作實際,切實為民辦好事、辦實事。那吉鎮黨委書記盧國良頗有感觸的說:“坐在老百姓家裡和他們拉家常,說身邊事,感覺和群眾的關系更親近了,今后干部深入基層要常態化,探索建立干部直接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確保群眾訴求有人聽、難題有人解、利益有人維護”。

(阿榮旗黨建雲平台供稿  劉敏)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