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沒住夠!”日前,河南許昌市委常委分別進駐農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調研走訪。4月14日晚,當他們住完貧困村,回來進行階段小結時,都有著說不完的感慨。許昌市委書記王樹山說,盡管隻進村3天,卻發現這麼多問題,了解到這麼多實情,受到這麼大觸動。
會上有人講,進村后先看到農民住房和穿著,和城裡差別不明顯。但一家一戶敲開門,才聊出來蓋房是為了娶媳婦,賣羊是為了治病。住在村裡,才真實看到孩子們6點多就得爬起來,要走很遠的路,去鎮上上學……一一數來,修路、架橋、治病、上學,很多問題是共性的。即使是個案,對一家一戶也是天大的事。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許昌市要求市委常委帶頭駐村調研,問最困難的事是啥,對黨對組織感到不滿意的是啥,不怕難聽話。這次常委會,是調研貧困村結束后的一次會。發現問題后,很多領導表達了愧疚,“改革開放35年,還有這麼多群眾期待的問題沒解決?多年坐辦公室‘忙大事’,設身處地考慮群眾的事少了。”
不少人強調群眾的要求“有理”,“擔心大學畢業找工作‘沒關系’,呼喚的是社會公平正義﹔種植養殖缺技術虧了本,實際是服務群眾差了最后一公裡。”
這次調研,讓領導們和群眾的心一下子貼近了。王樹山看到村民栽木槿,便拎起镢頭和他一起干﹔遇見老漢郭俊峰扒豬糞,上前拉住他的手……“常年多見征遷群眾工作難做,可在群眾中間,真是感到老百姓最淳朴、最善良。有的地方干群關系緊張,問題其實出在干部身上……”
王樹山說,以群眾為鏡,我們已經照出了差距。怕到苦地方,怕交窮朋友,怕惹麻煩,真的得從思想深處反思了。其實,新時期密切黨群關系並不難!會議進行到深夜11點多,在前期蹲點貧困村的基礎上,許昌市常委會討論總結出下步改進調查研究的決定,提出建立“民生台賬”設想。緊接著,他們將帶著這些思考,開始新一輪蹲點駐村。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17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