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人民論壇:破除“數字”依賴症

聞 君

2014年04月16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總結成績時,一些報告喜歡不厭其煩地羅列各類數字。在回應群眾關切時,有的人如數家珍地展示各項數據。投入了多少,增長了多少,減少了多少……諸如此類。然而,群眾的直觀感受有時卻與之不盡一致,甚至相去甚遠。這就提醒我們干工作、論成績,不能光看數字,還需關注群眾的感受。

  “不明於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於水險也”。統計數字自古是治理的重要工具。因為個體情況千差萬別,要抵消差異,掌握面上情況,從現象的數量方面觀察其質的規定性,當然需要借助統計數字。然而,也有一些部門和地方熱衷於造數字、晒數字、玩數字,用各種光鮮數字將真實情況和問題掩蓋,甚至出現了“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錯誤導向。其實,統計數字本身只是一種形式,真實才是它的生命,不真實的數字只是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游戲,再漂亮也是虛的。

  毛澤東同志有句名言: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吃一吃。有些時候,群眾的親身感受是檢驗數字真實性和含金量的簡單有效方法。近些年,有網友“懸賞”巨額資金邀請當地環保局長下河游泳,也有記者提問官員家裡是否用空氣淨化器。這些看似“較勁”的提議提問裡,其實蘊含種種期待:期待群眾切身感受被重視,期待統計數字對接群眾感受,期待從群眾感受裡看到工作的成績或不足,而不僅是盯著宏觀的或面上的統計數字。

  誠然,個體的感受有局限性,點上的事實並不代表面上的情況。但是,在分析、評價工作成績或不足時,引入群眾感受,也就多了一個參照系。多一點群眾感受思維,也能增強我們一葉而知秋的本領。既善於運用統計這門精細科學,又保持對群眾感受的敏銳覺察,使二者相互印証,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切合民意、貼近實際。

  有的人已經習慣了用密密麻麻的數字來說明成績、証明自己。這種表達方式,貌似比較理性,卻讓人感覺多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官樣味道,少了一點設身處地的情感交流。究其原因,有的同志在機關坐慣了、呆久了,對情況的了解僅僅限於統計報表中的抽象數字,或匯報材料中的概括描述,對於群眾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缺乏真切的感知,話就講不到群眾的心坎上,事就做不到群眾的心裡去。用群眾的感受來檢視自己的工作,從群眾所思、所盼、所急出發,找准工作的思路、發展的重心、改革的路徑,怎能不贏得群眾的心?

  從選人用人中的唯票唯分,到名目繁多的各類數字考核指標,實際工作中對數字過度依賴的傾向還不少。破除“數字”依賴症,沒有捷徑可走,惟用好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的武器,多接地氣、多攢人氣,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而已。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16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