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市新撫區結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通了反映居民群眾訴求和記載服務全程的社區(村)黨組織“回音壁”專欄,著力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切切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將實踐活動做到群眾“家門口”。
“榜上有名”聚民憂。一“網”情深聚民情。根據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在群眾家門口開展,與群眾聯系更直接、更緊密的特點,區委成立了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12個督導組及73個基層服務組,構建了領導小組牽頭抓,督導組總協調,服務組重落實的“三位一體”工作格局,按屬地管理、減少層級的原則劃分為73個聯系服務群眾黨建網格,並將全區3031名在職黨員、619名副科級以上干部以志願者服務、建立幫扶聯系點、蹲點調研等方式融入網格。“望聞問切”察民意。全區18389名黨員主動入“網”大走訪,採用“望聞問切”的工作方法,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即:察看群眾臉色、感知冷暖疾苦﹔聽聞群眾難心事、鬧心事、煩心事﹔詢問群眾期盼、知曉群眾需求、了解最迫切解決的實際問題﹔切正群眾關注“脈搏”、查找解決問題關鍵點、記錄“民憂”日記。敞開大門聚民聲。區委組織部通過開通新撫組工網部長信箱專欄和新撫組工官方微博,召開了機關、農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等114場不同層面的座談會,下發2890份調查問卷等方式搭建黨群互動平台。同時,各社區(村)通過民生熱線、民生信箱、黨員365工作室等“接地氣”的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截止目前,全區共征集意見建議8大類583條,群眾最迫切解決的335件熱點難點問題在回音壁專欄“榜上有名”。
“一榜三措”解民憂。組織協調解民憂。各社區(村)根據“回音壁”專欄中居民群眾的不同訴求,將問題分類為環境衛生、物業管理、家庭糾紛、鄰裡矛盾、擾民治安、惠民實事、機關作風等16類問題,分別採取黨組織協調物業、供暖、自來水等相關企事業單位、組織志願者服務、登門調解、結對幫扶等相應措施予以解決。連心幫扶解民憂。針對網格內殘疾人、長期在外務工家庭子女、兩勞釋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特困家庭等特殊群體的實際困難和需求,採取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解決辦法,以“愛心幫扶卡”的形式為其提供環境整治、矛盾調解、治安維護、幫貧濟困、青少年教育、便民代辦、就業指導等23項黨員志願者服務“菜單”,實行“群眾點單、黨員服務、回音壁反饋”的“私人定制”服務模式。六項工程解民憂。區委、區政府繼續加大民生投入,把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列為教育實踐活動“1號工程”,全力抓好危房居民脫險安置、行業服務標准、基礎教育辦學行為、“藍天綠水”、社區(村)基礎建設、項目責任單位孵化再就業6項惠民工程,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期盼,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
“見榜打分”受監督。解決流程向群眾公示。各社區(村)通過“回音壁”專欄,將解決群眾訴求的整個過程,即:相關責任人、解決措施辦法、解決時限、處理進度等情況以“現場直播”的形式向群眾公示,讓群眾一目了然,切實解決了問題誰管不知道、何時解決不知道、解決進展不知道的“一問三不知”現象,避免了“解決訴求”與“知情監督”脫節的尷尬局面。解決結果向群眾反饋。對每件問題的辦理結果開展“回頭看、作比較、群眾評”活動,採用問題書面小總結、照片先后作對比、群眾留言寫評語的方式在“回音壁”專欄向群眾反饋。截至目前,全區73個黨建網格先后為居民群眾解決下水堵塞、房屋漏水、鄰裡糾紛、就業需求、環境衛生、特困幫扶、代辦服務等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32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到100%。服務成效受群眾考評。區委組織部採取“周跟蹤、月督促、季通報、年考評”的考評模式監督“回音壁”為民服務效果,即:每星期跟蹤寫實、每月檢查督促、每季度排名通報,年底組織黨代表和群眾代表負責打分評價,並將考核結果納入黨員領導干部量化考評體系,與干部使用、績效獎懲直接挂鉤,進一步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導向性,有效增強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