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興安盟活化載體、求真調研、立行立改,實現了活動有序深入推進。
活化形式建載體。在有效落實自治區“四大行動”和“六大工程”總載體的同時,興安盟結合盟情設計三項載體,推進兩項工程,各旗縣市求實創新,讓教育實踐活動富有特色、群眾認可。一是創新三項載體。開展了“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促進大發展”活動、“萬名干部走進城市困難家庭”活動和“千名干部進嘎查村幫助整治村容村貌”活動。二是推進兩項工程。大力實施“十個全覆蓋”工程和“駐村蹲點扶貧攻堅”工程。三是各旗縣市求實創新。烏蘭浩特市開展“選人用人正氣工程、基層組織建設先鋒工程、政法系統正風肅紀工程、工程建設領域陽光行動、行政審批綠色行動”“五項工程”自選動作﹔阿爾山市開展“調研在一線、接訪在一線、問計在一線、解決在一線、抓實在一線”教育實踐“五線譜”活動﹔扎賚特旗開展“領導干部講黨課”活動﹔科右前旗借助“兩會”時機廣泛征求意見﹔突泉開展“五進三摸四查三定”調研,確保活動“全覆蓋”﹔科右中旗開展以優化生活環境、社會環境、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為內容的“優環境、促發展”等活動。
求真務實搞調研。一是以“嚴、全、實、活”四字為綱求真。開展“大調研”活動。目標任務強調 “嚴”。通過“大調研”聽取意見,查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理清和完善發展理念、發展思路﹔調研內容突出“全”。針對執政理念、發展理念、管黨治黨、黨性作風、思想方法、改善民生、解放思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調研﹔查找問題務求 “實”。確保聽取意見不走神、不散光、不跑題,真正把“四風”問題找准、找實、找全﹔方式方法體現“活”。通過座談會、上門訪談等形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地進行調研。二是領導帶頭多層互動務實。盟四大班子成員分別深入旗縣市、盟直單位和基層群眾,通過座談交流、個別訪談、調研走訪等方式征求意見建議,目前,已征求到的意見建議,經初步梳理共計4088條。把各類座談會整合起來,做好計劃,既較好地聽取了意見,又避免了一窩蜂下基層擾民現象。盟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通過專線電話、網絡郵箱、征求意見箱等方式,收到群眾反映的問題247個。制定印發了《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工作方案》,分四個專題設計75個課題開展調研,努力使“大調研”的過程成為聽取意見的過程、查擺問題的過程、推動發展的過程。
立行立改重實效。興安盟堅持邊學邊改、立行立改,力求群眾參與、群眾受益、群眾滿意。一是把活動與辦好民生實事結合起來。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住房、低保、養老、信訪、大學生就業等民生問題。抓好百姓安居工程,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1.14萬套,改造農村牧區危舊房1.1萬戶﹔盟旗兩級投入資金1.3億元,為全盟31萬戶農牧戶每戶發放1噸煤,覆蓋100萬農牧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加173元,社區工作者工資月增加500元,為全盟城鎮環衛工人每人發放一次性補助1200元﹔城鄉低保月補助標准分別提高44元和22元,為近20萬城鄉低保對象每人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120元﹔籌集資金1億多元,對多年積累的群訪群訴案件進行一次性化解,信訪總量同比下降32.8%﹔設立1億元大學畢業生創業扶持基金,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1億元,扶持創業項目5087個,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為方便群眾,盟民政系統探索“數字民政”、“標准民政”﹔交通、農牧林水等部門重心下移,疏通服務基層“最后一公裡”﹔科教文衛部門綜合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都是教育活動產生的新變化。二是把活動與強化正風肅紀和專項整治結合起來。制定出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若干規定》等22個規范性文件。盟紀委監察局組成5個檢查組,對全盟節后工作紀律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情況進行了兩輪明察暗訪,從檢查情況看,全盟各地、各部門紀律作風較以往有了明顯改觀,機關干部遵紀守規的自律意識明顯增強。三是把活動和深化改革結合起來。全盟上下圍繞落實“8337”發展思路,形成了《2013—2020年興安盟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等十項專業規劃,出台《關於加快縣域經濟和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2014年,興安盟將分批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第一批取消行政審批事項7項,下放到旗縣市行政審批事項98項。對第二批需要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由盟法制辦匯總后,提交行署常務會議研究審定。四是把活動與完成重點工作任務結合起來。確立了“一個堅持、兩個圍繞、三個走在前列、四個作出貢獻”的發展戰略。突出抓好春耕、春防、造林綠化、愛國衛生、重大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實現了兩不誤、兩促進。
(興安盟黨建雲平台供稿 施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