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作風建設大家談

群眾路線的核心是為民辦實事

盤和林

2014年04月14日10: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人民日報》披露了某省一名廳長不懂如何與群眾交流的事例,報道說,某省一位廳長下基層,問了群眾“家裡幾口人”“收入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困難”等幾個簡單問題后,就不知如何繼續交流下去。對諸如此類不會說話的干部,群眾的批評入木三分: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困難群眾說話,說不下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不會說話,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一些干部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險。(人民日報,2014年3月31日)

通過這一報道,暴露了少數領導干部疏遠群眾太久的現實。當前全黨深入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各地實踐情況來看,群眾路線的走法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做得很好,也有少數地方流於形式,引起了爭議。筆者認為,判斷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核心,便是有沒有為民辦實事,辦了多少實事。不管採取什麼樣的形式,隻要領導干部真正深入群眾當中,並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讓群眾得到了實惠,那麼這樣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成功的。

群眾路線究竟應該怎麼走?筆者看到人民日報另外的報道,2013年12月29日人民日報以《沉下基層聽民聲——摘自駐村日記》全文轉載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委書記黃克的日記式調研報告,與某省廳長下基層問了家裡幾口人后不知如何交流的尷尬現狀截然不同的是,黃克直接住到農戶家中,而且一住就是15天13個晚上,和農民一起生活,走到群眾中實地調研,與農民交朋友,為農民辦實事,他第一次去蹲點是解決甘蔗機械化生產問題,第二次去是破解清潔鄉村難題,第三次去是救災,為此還獲得了扶綏縣渠黎鎮吉到村“榮譽村民”的稱號。我們可以看到,走群眾路線,絕不能應付形勢、搞花架子,而是應該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工作習慣。

隻有真正走進群眾當中,才能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才能掌握群眾的困難與疾苦。時下,一些領導干部長期坐在辦公室,依賴文件和下級的匯報來作決策,這樣的決策常常與現實脫節,與老百姓的需求相距甚遠。《管子·牧民篇》中說到,“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政治的基礎,在於民心。而掌握民心,就必須放低身段,融入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

可見,走群眾路線,來不得半點虛假。而走好群眾路線,關鍵在於心中有群眾,與群眾有感情,從而把服務群眾,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施政的最高追求。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