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從“微處”著手,持續開展黨群心連心·點亮微心願“1+X”(“1”指的是點亮“微心願”活動,“X”指的是各類志願服務項目)主題活動。通過在基層辦實事,為一線解難題,點亮“微心願”,用小愛心匯聚起教育實踐活動的“正能量”。
點亮微心願,爭做圓夢使者。積極搭建服務群眾平台,持續開展“黨群心連心點亮微心願”活動。一是征集“微心願”。利用黨員干部“走親連心”活動載體,深入基層一線,以社區、行政村或個人為單位,採取召開座談會和入村走訪等形式,面向轄區內生活困難的黨員群眾、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廣泛征求意見和征集“微心願”。二是認領“微心願”。結合“學雷鋒月”,迅速啟動播種希望“微心願”主題活動,發動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認領“微心願”,並辦理好認領手續。對一些黨員個人認領有難度的“微心願”,實行組團式認領。截至目前第一階段900多個“微心願”已全部被認領。三是兌現“微心願”。建立“微心願”台帳,對微心願落實情況進行統一登記,做好“微心願”認領兌現情況的跟蹤管理,提醒認領人及時“圓夢”。對於能當場兌現的馬上落實督辦,對個人難以兌現的,實行抱團式兌現。截至目前共完成兌現600多個。
當好微義工,爭做陽光使者。依托各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青年志願者、陽光義工隊等力量做好志願服務工作。一是認領“實事項目”。借力原有的黨建共建理事團制度,進一步深化基層共建工作。全縣92個機關黨組織以為社區(行政村)辦實事的形式分別到共建社區認領一件實事項目,並對具體完成時間做出承諾。二是深化志願服務。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由社區提供“微義工”菜單,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建立62個“在職黨員服務站”,提供長期、穩定的志願服務。三是開展“微服務”集中行動。組建18支團員志願隊和172支黨員志願隊伍,實現關愛行動14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利用周末等業余時間志願隊伍主動進駐社區、鄉鎮開展送溫暖、送技術、送文藝等義工服務志願活動。用一小時文明勸導、夕陽紅等“微服務”推動社會“大文明”。截至目前,共開展“助力五水共治”、“文明勸導”等義務活動20余場。
做好微宣傳,爭做播種使者。積極打造各類宣傳微平台,做到多平台互動,全方位報道,力求教育實踐活動遍地開花。一是設專題開專欄。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官方微博進行實名制注冊,設立“微動態”、“微聚焦”、“微典型”、“微督導”、“微經驗”5個欄目,加強日常維護經營。3月以來共發布轉播本縣群眾路線教育有關信息微博44條,被全部轉播和評論328余次,被閱讀45853余次。縣級媒體單位也開設專欄、專題全方位報道活動開展情況。二是黨課集中講。利用好周末選訓講壇、中心組理論學習平台,邀請省委黨校郭亞丁教授,分兩期為全縣488名縣管領導干部集中學習《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等群眾路線主題課程﹔舉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報告會,邀請省黨史專家王祖強作《讓群眾在黨員干部的心中扎根》主題輔導報告,增強領導干部的黨史知識和宗旨觀念。同時各級黨組織先后開設“微黨課”87次,受益群眾1740人次。三是理論組團宣。集中32名“柚都講師團”骨干成員和“為民務實清廉”典型代表,組建理論宣講隊,主動聯系鄉鎮、社區、行政村,開展巡回宣講。以家族祠堂、文化禮堂和社區講堂為主要宣講陣地,開展理論宣講“三走進”和“為民務實清廉”先進事跡宣講,積極為當地群眾“傳經送寶”,用身邊榜樣傳遞正能量。今年已開展各類現場宣講活動20余場,參與人數1000余人次。
(常山縣黨建宣傳雲平台供稿 曾榴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