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廣東省高州市:召開“板凳會議” 破解發展難題

高州黨員干部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聽民意議民生暖民心

2014年04月13日10:29  來源:南方日報

  “鎮、村干部來到我家,和我同坐在一條板凳上幫我分析——這塊地自己耕能收多少,租給公司耕又能收多少,我算了算賬,決定把地租給公司。”高州市鎮江鎮山口村村民老馮的話,道出了高州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黨員干部作風上的變化。

  高州正是通過黨員干部和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召開“板凳會議”的新作風,破解了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其中,因征地問題被擱置20年的東方大道三期建設工程實現通車,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出行難”問題。

  板凳上談心 兩周內成功動員730戶村民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高州市部署開展了“進千家聽意見,入萬戶訪民情”活動。在鎮江鎮,當了解到全國500強企業海亮集團有意租用山口村土地發展有機農業時,鎮黨委、政府立即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動員村民積極租地支持企業落戶。

  不過,不少村民習慣了傳統的耕作模式,要他們把視為“命根子”的農田租出去,思想一下子轉不過彎來。於是,鎮江鎮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全體鎮、村黨員干部深入該村每一戶村民家中,同坐一條板凳上聊家常、算經濟賬、做思想工作……兩個星期下來,海亮集團有機農業項目成功落戶山口村,與村民簽約租用連片土地1100多畝,涉及5個自然村730戶村民。

  同坐一條板凳談心,不僅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還拉近了黨群、干群之間的距離。山口村的五保戶老李向走訪干部提出:“最好能幫我解決一床被子。”當地立即把老李的訴求登記進民情台賬,當天,干部就給老李送來了一床被子。

  在官沖村,干部入戶訪民情的作風打動了85歲的五保戶馮增元,在聊到創建教育強鎮時,馮增元當即拿出藏在箱底的1000元錢捐給“創強”工程。在場的走訪干部張蘭芝為之感動,也現場捐款1000元。此事在當地被傳為美談,也帶動了更多村民積極捐資支持教育“創強”。

  板凳上傾聽 決定建設七路一橋解決“出行難”

  板凳上的好作風,如今已經吹遍了高州大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高州市四套班子成員輕車簡從,深入寶光、石仔嶺、山美、南塘和長坡等鎮(街道),進村入戶與群眾拉家常,召開“板凳會議”,就高州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問題廣泛征求意見。

  “板凳會議”上,“出行難”是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不少群眾反映,東方大道三期建設工程早在20年前已擺上議事日程,卻因征地問題一直擱置。省道280線高州至長坡鎮段工程已停工近10年,路況極差,影響著50多萬群眾出行。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高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決定建設“七路一橋一中心”,即東方大道三期、茂名大道東(站前路)、光明北路、冼太大道一期、高涼路、紅荔路、省道280線高州至長坡段、冼太大橋(寶光大橋)、冼太文化體育中心。

  落實板凳作風 “5+2”“白+黑”創造“高州速度”

  板凳上的工作作風要務實。在“七路一橋一中心”工程的關鍵環節,高州市黨政主要領導每天過問工程建設情況,每隔一天到工地現場檢查進展情況,每10天組織施工方、相關部門召開一次協調推進會﹔分管市領導、各鎮(街道)黨委書記、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每天親臨施工現場,協調處理具體問題,確保無障礙施工。相關部門以及鎮(街道)的領導干部,採取“5+2”“白+黑”的工作方法,挨家挨戶、不厭其煩做涉及征地的群眾思想工作,確保工程前期征地工作順利完成。

  如今,冼太大道一期、東方大道三期工程已通車,省道280線高州至長坡段、茂名大道東(站前路)、光明北路、高涼路、紅荔路等工程順利推進,可望年內通車。工程快速推進的背后,是干部務實為民作風的扎實轉變,也是廣大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充分肯定。東方大道三期通車時,不少群眾豎起大拇指稱贊:“這是神奇的高州速度!”

  (記者 李文才 通訊員 賴鬆萬)

分享到:
(責編:萬鵬、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