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全力實施“壯腰”工程的荊州市,全面啟動政府機構改革:市直精簡縣級機構7個、科級機構78個,分別減少縣級、科級領導職數17名和87名﹔市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撤銷29家、整合117家為34家、劃歸經營類35家,計劃5年內減少編制近萬名。(2014-04-09 湖北日報)
改革為了發展,改革為了讓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政府瘦身”步伐在加快,更有助於釋放改革的紅利。政府“瘦身”讓群眾更“受益”,這個可以有。
機構減少了,群眾辦事方便了。猶記得今年廣州市兩會上,廣州政協委員曹志偉的一幅“人在証途”,曾引起全國媒體和群眾的關注。國家的機構之多、辦事之繁,讓全國人民苦不堪言,甚至被調侃成“不是在辦証,就是在辦証的路上。”這也進一步說明,政府機構“瘦身”,勢在必行。湖北荊州將政府機構改革提上日程,旨在方便群眾辦事,同時亦是為國家減輕負擔,避免了以往的“多重管理、職能不清”。機構減少,辦事方便,這也是改革的目的。
編制縮減了,工作壓力增大了。荊州市計劃5年內減少編制近萬名,這既是對李克強總理“約法三章”中“本屆政府財政供養人員隻減不增”的貫徹落實,也是對現有工作人員施壓。隻想混日子掙工資是不可能了,國家不會養無用之兵。要想立足,就要踏踏實實的為人民服務,隻有得到群眾的認可,才會讓自己處於編制之內。筆者認為,此項政策應與聘任制公務員緊密聯系,讓公務員的“鐵飯碗”不再“鐵”,讓“能者上、庸者下”,這樣編制減少了,工作效率反而會提高。既為國家財政減壓,也讓群眾知足,何樂不為呢?
政府瘦身了,群眾大大受益了。無論是政府機構減少,還是編制縮減,目的都是為了群眾受益。“習李”新政之后,“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的口號,讓我們足夠振奮﹔“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讓我們充滿期待。然而,心動不如行動,荊州市政府將“改革”提上日程,將“為民”記在心中,用“瘦身”的實際行動來讓群眾感受政府的關懷,讓群眾受益。
改革之路無坦途,除了改革無他途。政府“瘦身”,讓群眾“受益”,既是政府之責,亦是百姓之福,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