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河南電視台衛星頻道《群眾路線大講談》第二十五期節目, 對全國著名勞動模范、河南省新鄉市劉庄村原黨委書記史來賀的“兩怕”進行了討論和報道。他一怕在群眾中孤獨,二怕在群眾中孤立。
與其說“怕”,不如節目中所說的“是一種敬畏,對老百姓要心存敬畏,把老百姓當成天,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離開“父母”怎麼會不怕,不孤獨、孤立?因此,史來賀與家人約法三章:一不比群眾特殊,二不佔集體便宜,三不收禮送禮。永遠與群眾站在一起,做“一家人”。
反觀之,某些領導干部搞調研“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脫離群眾,做決策“亂拍腦門、一家之言”傷害群眾,追名利“電視有影、廣播有聲”煩擾群眾,圖享樂“燈紅酒綠、盲目攀比”寒心群眾,就是缺少這種“怕”的自覺。長此以往,必將陷入官憤民怒的“孤獨、孤立”境地。
隻有“怕”在群眾中孤獨,永遠把群眾裝在心裡,心系群眾疾苦,情牽群眾得失,在工作中講真話不浮夸,做實事不務虛,求上進不圖名,以“群眾滿意”為衡量工作標准的“尺度”,以“群眾不滿”為查漏補缺的“鞭策”,在腳踏實地為群眾服務中,感知群眾的“智慧”,感受群眾的“熱情”,不斷增進“與民為樂”的感情,方能筑牢“群眾之基”。
隻有“怕”在群眾中孤立,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眾當自己的“監令官”,時刻謹言慎行、嚴以自律、清正廉潔。以傷害群眾感情為恥,損害群眾利益為辱,不拿群眾一分一毫,不搞形式主義瞎折騰,不亂許願拍胸脯,多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做決策,多辦利民之事、多盡為民之責, 凡事做到群眾心坎上,暖在群眾內心裡, 方能贏得民心、受民擁戴。
“為黨獻身常汲汲,與民謀利更孜孜”,對群眾常懷“敬畏”之情,才能不斷激勵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能在物欲橫流中駕穩“群眾之舟”,過險灘踏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