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量工作在基層,推進黨和國家各項政策落地的責任主體在基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也在基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階段,利益主體分化、群眾訴求多元、社會矛盾增加,基層黨委與群眾的關系面臨嚴峻考驗。如何在觀念上、原則上、做法上與時俱進地踐行群眾路線,是值得基層黨委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通過對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舊城改造實踐的深入調研,我們提煉出基層黨委踐行群眾路線應堅持的“一二三”法則。
強化“一種觀念”
“一種觀念”就是“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基層組織的重要任務就是團結引導‘英雄’正向發揮作用”。馬克思在《神聖家族》中寫道:“歷史上的活動和思想都是‘群眾’的思想和活動”“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因此,樹立群眾的主體意識,聽從民意、順應民意、尊重民意,是我們推進各項工作的基礎和保障。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在紛繁復雜的現實社會中,發現真正的“民意”是困難的。真正了解民意,正確表達民意,准確把握民意,防止個別人以“一己之利”綁架“民意”,以“一人之聲”替代“民意”,都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正確引導和幫助。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強化“一種觀念”,就是強調要通過基層黨委和政府的工作,團結、引導“英雄”正向發揮作用,這是在新的歷史實踐中得出的新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因此,既要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又要團結引導群眾發揮正向作用,這是基層黨委的基本職責。
突出“兩大依靠”
“兩大依靠”就是“緊緊依靠群眾組織去做群眾工作、緊緊依靠絕大多數群眾去做少數群眾工作”。群眾工作需要黨委去做,但是更需要依靠群眾組織和絕大多數群眾去做,這才是群眾工作真正的獨到之處。馬克思早就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麼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兩大依靠”是群眾主體的集中體現,隻有組織好群眾、依靠絕大多數群眾才能真正做好群眾工作。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群眾的利益訴求是一致的,這決定了我們可以依靠多數群眾去做少數群眾的工作﹔現代社會不斷呈現出的個人“原子化”傾向,決定了我們必須依靠群眾自己的組織去做群眾工作。
成都市金牛區在舊城改造中引導住戶公選成立“危舊房自治改造委員會”,自治決策、自主拆遷、全程監督,成功實施了數十個改造項目。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問題,群眾看得最清楚、心裡最明白、最有發言權﹔群眾對自身利益最關切,對各種矛盾產生的原因、存在的症結最了解,解決起來最有智慧。“兩大依靠”的工作方法告訴我們,倚重群眾力量,用民生凝聚民意、用民意激發民智、用民智促進發展、用發展贏取民心,是破解轉型發展難題的巨大力量源泉。
堅持“三項原則”
“三項原則”是指“公開公正、社會協商、依法依規”的原則。公開公正是確保利益分配合理性、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前提條件﹔社會協商是我國協商民主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促進社會自治的重要力量﹔依法依規是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是人民群眾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保証。“三項原則”是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保障。通過堅持“三項原則”,群眾問題的解決過程透明化、人性化、規范化,將為有效推動社會治理、廣泛形成協商民主、真正實現依法治國提供重要支持。
公開公正是前提。在現實利益面前,群眾最關注的是公開透明、公平合理。因此,要將“公開公正”作為解決群眾問題的首要原則。實踐中,隻有信息“陽光”了,程序“透明”了,政策“落地”了,百姓切實受益了,群眾的“認可度”才會有所提升。
社會協商是基礎。群眾問題往往涉及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人際關系和權屬關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潛藏的矛盾和歷史問題。通過基層黨委與群眾組織之間的協商、群眾組織與群眾之間的商談、群眾與群眾之間的商量,以平等的對話和交流,維護絕大多數群眾的權益,以較小成本達成解決問題的利益共識、政策共識、程序共識,能夠避免社會矛盾的激發和擴大。
依法依規是根本。解決群眾問題的過程既是服務型政府的構建過程,又是法治政府的形成過程。依法依規解決群眾問題,既能最大限度地維護絕大多數群眾的權益,又能極大提升基層黨委的公信力。與此同時,群眾也能通過自身經歷,自覺樹立起對法律的尊重,逐漸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方式。
“一種觀念”使政府主體轉向群眾主體,“兩大依靠”使行政力量轉向群眾力量,“三大原則”使無序博弈變為有序規范。我們認為,隻有堅持群眾主體,順應民意,才能獲得群眾支持,凝聚民心﹔隻有堅持依靠群眾力量,善用民智,才能攻堅破難,乘勢而上﹔隻有堅持有序規范,維護民利,才能有效踐行群眾路線。
(作者李后強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楊林興系中共成都市金牛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