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走實最后“一公裡” 服務奉獻“零距離”

內蒙古烏蘭浩特:大力開展"進社區、入網格、結親戚"活動

2014年04月03日10: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切實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日前,烏蘭浩特市在黨員干部中啟動開展了“進社區、入網格、結親戚”活動。以解決城市困難家庭實際困難為重點,發動黨員干部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愛心耐心沉到基層,為困難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服務群眾中歷練黨性、轉變作風、增長才干、樹立形象。

結一戶“窮親戚”,力求幫聯“零距離”。以開展“走進城市困難家庭”活動為載體,組織黨員干部進社區、入網格,與城市特困家庭“結親戚”,“一對一”幫扶,實打實援助,通過主動上門“認親戚”,定期下戶“走親戚”,經常惦著“窮親戚”,多想辦法“幫親戚”,用一次次登門問候,一件件好事實事,拉近黨群距離,密切干群關系。幫聯范圍以A類城市低收入家庭為幫聯重點,在此基礎上向B類、C類城市低收入家庭延伸。幫聯活動實行“五個一”制度,即幫聯干部制定一個幫扶計劃、記一本民情日記、困難家庭有一張幫聯干部聯系卡、社區有一套幫聯情況監督台賬、幫聯干部派出單位有一套干部幫扶情況記錄。參與幫聯的干部要做到“四必知、四必訪”:知幫聯對象的基本情況、知幫聯對象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知幫聯對象的就業願望、知幫聯對象所在社區的聯絡方式,堅持做到重要節日必訪、幫聯對象家庭有突發重大事件必訪、重病入院必訪、有不滿情緒必訪、幫助其解決問題。目前,全市已有1348名黨員干部與城市低保戶結成了“親戚”,並力爭在兩年內幫助他們脫貧。

領一份“公益崗”,力求服務“零距離”。以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社會雙崗位”活動為載體,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入網格,主動服務身邊群眾,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積極為社區發展貢獻力量。社區結合實際需要,科學設定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民事調解、小區公共設施維護、幫貧扶困、助老助殘、扶持創業、協調就業、法律咨詢、文化體育等崗位,供在職黨員認領,也可以按照在職黨員意願及時增設服務崗位。在職黨員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自願認領相應的社區服務崗,可以一人一崗,也可以多人一崗。在職黨員領崗后,與社區黨組織書記簽訂履崗承諾書,通過公開欄、板報等形式向社區居民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通過“服務社會雙崗位”活動,八小時以內盡責在單位,八小時以外奉獻在社區,樹立起“全天候共產黨員”新形象。

圓一個“微心願”,力求奉獻“零距離”。以開展從“奉獻微能量,點亮微心願”活動為載體,組織在職黨員深入群眾中間,重點關注困難家庭、留守兒童、流入人口、殘疾人等群體,在日常服務中了解其需求,廣泛征集“微心願”,並按照“能為、可為”的思路,伸出援手,在能力范圍內幫助有需要的人實現“微心願”。基本程序是:在全市各街道設立“微心願”服務台,公布電話號碼,明確專人負責,在社區公示欄設置心願牆,把征集到的“微心願”統一進行集中﹔廣大黨員干部根據自身能力,自願對“微心願”進行認領﹔街道、社區根據“微心願”認領情況,統一建立信息台賬,全面做好認領人與求助人的對接協調工作,幫助求助人實現“微心願”,並逐步形成定期發布、定期認領、及時跟蹤的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引導黨員干部,形成吸引居民議政的“微議事”、幫助居民就業的“微集市”、關愛留守兒童的“微課堂”、豐富群眾文化的“微舞台”,不斷匯聚微能量,吸收新能量,傳遞正能量,於細微處彰顯大服務,下力氣打造“微”品牌。

(內蒙古興安盟黨建雲平台   陸啟國)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