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福建省福州市:出台5個具體意見強化分類指導

2014年04月03日09: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州市區分鄉鎮、街道、村、社區、非公企業等5個類型不同特點,分門別類制定出台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體指導意見,對各類不同單位在活動中需要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三個環節的時間步驟等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要求,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分類部署,活動安排有梯次。對全市基層黨組織進行摸底,明確除市、縣(市)區四套班子和市直單位外,應參加活動的鄉鎮130個、村2195個、街道43個、社區421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4005個。在活動安排上,堅持分期啟動、壓茬推進、梯次開展。市委領導班子率先開展,為全市各級黨組織帶好頭、起好步﹔縣(市、區)和市直單位先行一步,3月中旬全部完成動員部署﹔鄉鎮、街道及所屬機關事業單位安排在4月上旬啟動﹔村、社區和非公企業基層黨組織根據實際,安排在4月中旬啟動。市委教育實踐活動辦於3月28、29兩天舉辦全市村、社區、非公企業黨建研討班,對村、社區、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進行示范培訓,發放村、社區、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小冊子,提前“預熱加溫”。同時,按照歸口原則對教育實踐活動分工負責指導,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由市委組織部與市委農辦負責指導﹔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由市委非公企業工委負責指導﹔社區黨組織由市委組織部和市社區辦負責指導﹔市屬國有企業、院校、醫院分別由市國資委、市委教育工委、市衛生局和市委督導組負責指導。

分類把脈,“四風”畫像有深度。為明確各領域、各層級在活動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活動一開始就成立鄉鎮、街道、村、社區、非公企業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調研組,結合全市干部思想狀況大調研,採取領導干部下基層、召開基層干群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形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向群眾問診、請群眾把脈,分領域、分層級梳理出“四風”具體表現。經過梳理,在指導意見中對各領域各層級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提出具體要求。鄉鎮重點解決熱衷搞“路邊工程”,布置應景之作﹔插手工程項目,違法處置集體資產,亂採、亂伐、亂挖和亂排,破壞生態環境﹔落實惠民政策縮水走樣,挪用擠佔專項資金等16個方面問題。街道及所屬機關事業單位重點解決干部不接“地氣”,面對群眾不了解群眾,辦事環節多、程序繁雜、效率不高,服務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等21個方面問題。農村重點解決好怕丟選票,當“老好人”﹔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不強﹔在征地拆遷、惠民物資資金方面優親厚友、厚己薄人﹔拉票賄選,宗族勢力干擾換屆﹔發展黨員、培養后備干部搞“近親繁殖”等18個方面問題。社區重點解決辦事懶散拖沓,事找不著人﹔社區工作“機關化”,忙於做台賬、報資料﹔網格化管理服務與組織設置“兩張皮”﹔對區域化黨建工作不想領導、不敢領導,也不會領導等17個方面問題。非公企業重點解決黨員業主及黨員管理人員不按市場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辦事,追求享樂、玩風較重,考慮職工利益不夠,黨內生活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黨組織陣地建設與經費保障不足等11個方面問題。

分類推進,具體措施有側重。市委《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把“四個萬家”貫穿於全市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大力弘揚“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優良傳統,並以此全盤指導活動開展。同時,針對梳理出的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問題,對基層黨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提出總的指導思想,即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整頓轉化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和黨員隊伍建設,提高聯系服務群眾工作能力。並圍繞這一指導思想,按照活動三個環節的總體安排,對各類不同單位開展活動的時間步驟分別作出具體安排,進一步明確重點推進措施。對於鄉鎮,要求普遍開展走村入戶活動,集中精力、財力、物力辦一批涉及衣食住行、社會保障等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壯大特色產業,著力發展當地經濟和保護一方平安。對於街道,要求完善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社區活動場所和便民服務點的服務功能,打造集便民服務、文化傳播、黨員志願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深化為民服務全程代理、黨代表工作室、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等工作。對於農村,要求把活動開展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機結合,區分傳統農業型、現代農業型、現代工業型、商貿服務型、觀光旅游型和山區、平原、城郊等不同類型,對號入座,分別施策﹔規范執行“168”村黨建工作機制、“六要”群眾工作法,發揮好村黨員服務站作用。對於社區,要求規范執行“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深化社區黨組織書記異地挂職工作,健全社區大黨委制、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三結對三服務”等工作,提升社區服務和文明創建水平。對於非公企業,要求進一步深化“365”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模式,服務企業職工、促進企業發展、建設企業文化﹔深化企村共建活動,加強非公企業黨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

(福州黨建雲平台供稿   榕組)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