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到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內蒙古翁牛特旗參加旗委常委擴大會議時強調,要把群眾的心吃透,順應民心、民意、民願。他在談起古代的“採風制度”即官員通過民謠了解民情政情時說,我們從群眾中來,就不怕聽群眾的牢騷和意見,再不好聽的話我們也要聽!(2014年4月1日人民網)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取得解放戰爭全國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寶。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將這一“傳家寶”永遠傳承下去,從而更好地服務人民,讓黨和人民的事業走得更遠。而要服務群眾,首先要了解群眾,聽取群眾意見。李克強總理強調的“再不好聽的話我們也要聽”,道出了聽取意見必須把握的真諦。
要有平等之態。人和人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黨員干部,是從群眾中來的,在回到群眾中去聽取意見、把脈問題的時候,就必須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平等的關系,要能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同喝一口井水、同講一家話語,尤其要聽得進群眾的意見建議,“再不好聽的話我們也要聽”,絕不能在群眾面前擺架子、打官腔,不能隻習慣於聽好話、動聽的話,而對於不好聽、不中聽的話不入耳、不入腦、不入心,更不能對一些逆耳之言、提尖銳批評意見之人,採取扣帽子、打棍子、抓辮子的方式打擊報復,那樣不但不能聽到真言諍言,還會讓老百姓寒心傷心。各級各地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平等待人、低調做人,以普通群眾的身份與百姓談心交心、真聽聲音、聽真聲音。
要有容人之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再不好聽的話我們也要聽”, 意味著博大的胸懷,恢宏的氣度。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承擔著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神聖職責,必須始終將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高高舉過頭頂,尤其要“以百姓之心為心”,把百姓的心吃透,要順應民心、民意、民願,從群眾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怨最恨的問題改起,要聽得進逆耳忠言,做到“再不好聽的話我們也要聽”,並且要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雅量和氣度,要善於、勇於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要有讓別人“向我看齊”、請他人“向我開炮”的信心和決心。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將黨的群眾路線踐行到底,也才能真轉作風、實為群眾,使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偏不空不走過場。
要有正己之責。正人先正己。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聚焦“四風”問題,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和素質。聽意見,尤其是善於聽取、接受群眾的批評性的意見,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發現問題、改進作風、完善自我。堅持做到“再不好聽的話我們也要聽”,必須要有正視問題、改正自己的決心和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要有“己不正何以正人”的緊迫感和危機感,要善於從別人的批評聲和不好聽的話語中,找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病灶,並認真仔細地“洗洗澡”、“治治病”,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徹底地大排查、大檢查、大掃除,從而使黨的肌體更健康、更純潔、更先進,更有戰斗力、凝聚力、影響力。
黨的根在基層、本在群眾。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在尋根固本,使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更緊密,使黨的執政之基更牢固。能不能聽得進不好聽、不中聽的話,考量著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素質和能力,同時也如同一塊晴雨表,檢驗著活動的成效是否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得民心者得天下。堅持做到“再不好聽的話也要聽”,必然能夠“以百姓之心為心”,從而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