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東莞:616個黨代表工作室全開放 接訪群眾實現"零距離"

2014年04月01日14: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代表廣場“擺攤”直通民生“末梢”

在得以直接向黨代表反映問題后,江西贛州人黃女士的女兒終於在東莞順利入讀望牛墩中學。

談起去年女兒入學的那一刻,黃女士仍然激動不已。對在東莞打工多年的她來說,女兒不能就地入學一直是她的“心病”。

從去年6月至今,東莞望牛墩黨代表工作室的全體駐室黨代表每月都會在公共場所公開接訪。常態化的“廣場接訪”,已成為當地打通民意渠道,直通民生“末梢”,為群眾解決難題的重要“橋梁”。

基層是黨聯系群眾最直接的單位,業已全面展開的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重點就是要把這個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解決好。

3月21日下午,東莞市開展“走近基層、問計百姓”活動,全市616個黨代表工作室同時開放,5730名基層黨員群眾向黨代表提出11460條意見建議。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說,要通過黨代表工作室等平台,打通聯系群眾、密切群眾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對此,很多群眾感慨地說:“一出門就能找到黨代表,反映問題比以前方便多了!”

出門就能找到黨代表

自己在東莞工作,孩子在東莞上不了學,返鄉上學又擔心無人管教,對於一名13歲女孩的母親來說,這塊難解的“心病”壓在黃女士心中多年,直到2012年東莞市望牛墩全鎮23個黨代表工作室的全體駐室黨代表全數沉入該鎮廣場接訪時,她才得以將這個問題零距離地向鎮黨委書記黃慶輝反映。

被當地干部描述為“擺攤”的黨代表接訪,始於2012年5月26日。黃女士說,她過去也想找黨委、政府反映子女入讀公辦學校難問題,但“沒有熟人,找不到門路”。

將集中接待黨員群眾來訪搬到室外人流密集場所,並形成常態化機制的做法,望牛墩在東莞鎮街中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這只是東莞黨代表工作室服務群眾的生動縮影。

為了方便群眾找到黨代表,東莞進行了很多細致入微的制度設計。比如,黨代表工作室選址一般都在交通便利、人流密集的地方,且挂有統一標識,群眾很容易找到。時間上,黨代表工作室每周定期開放一次,每次兩小時左右,安排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

“工作日群眾要上班。安排在非工作時間接訪,佔用了黨代表的休息時間卻方便了群眾。”東莞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歐陽貴有說。

此外,有些同志擔心在接訪中會遇到很多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難題,處理得不好反而會讓群眾失望。不過黃慶輝力排眾議,他認為群眾不到非常困難的地步是不會找政府反映的,雖然黨代表工作室就在文化廣場旁邊,但室內接訪在親和力方面遠比不上廣場“擺攤”。

過去,由於缺乏聯系群眾的常設平台,黨代表履職容易出現“五年一次會、開會三兩天、會后散一邊”的情況,群眾遇到問題想找黨代表反映有時找不到人。

針對那些很“宅”的市民,東莞開通了網絡黨代表工作室,黨代表可登錄網絡查看網民提交的登記表,並依照有關程序受理來訪,及時轉交有關部門協調處理。

黨代表工作室打通了黨員聯系群眾、密切群眾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很多群眾感慨地說:“一出門就能找到黨代表,遇到問題不會像以前那樣摸不清門路。”

群眾意見就是最好的工作指引

在兩年前的那場接訪中,包括黃女士在內的多名新莞人向黃慶輝反映了子女入讀公辦學校難的問題。這引起了望牛墩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黃慶輝專門就此展開調研,發現近年開始實施的積分入戶政策,圓了不少外來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夢,但由於某項條件不達標等原因,一些作出了突出貢獻的新莞人子女仍難入讀公辦學校。為此,望牛墩鎮出台《關於新莞人子女申請入讀公辦學校特殊群體招生試行辦法》,規定符合九類條件的特殊群體新莞人子女將由鎮教育辦統籌安排入讀公辦學校。截至目前,共有800多名符合條件的新莞人子女順利入學。

群眾意見就是最好的工作指引。據統計,自2012年6月推行至今,望牛墩在21次接訪活動中接待黨員群眾約7000人次,“擺攤”收集意見建議1000條以上,已經成為當地發現問題、科學決策的重要渠道。

不少群眾是帶著“試一試”的心理來到黨代表工作室反映壓在心中的問題,但最終辦理成效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心理預期。很多群眾喜出望外地說,在黨代表工作室,說了不白說。

歐陽貴有表示,為了防止群眾反映的問題得不到落實,東莞建立了回復反饋制度,黨代表工作室對收集的意見建議進行分類、整理、匯總,確定承辦單位,明確具體處理意見。承辦單位則要將承辦情況及時向黨代表、黨員群眾反饋。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