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樹立群眾觀點 健全群眾路線長效機制

葉國平

2014年03月31日10:50  來源:天津網-數字報刊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群眾的基本立場和態度,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樹立群眾觀點,就是密切聯系群眾,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切實服務群眾﹔堅持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干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要發揮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從根本上說,必須靠構建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使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硬約束,使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真正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

堅持開門聽意見、開門找問題、開門搞整改,健全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黨員、干部身上是否有問題,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群眾感受最真切、評價最客觀。整改工作敞開大門,全過程置於群眾監督與評判之下,才更有效果。開門搞活動是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大特點,也是堅持群眾觀點的內在要求。應積極踐行開門搞活動,堅持把開門搞活動貫穿活動始終,每個環節都要組織群眾有序參與進來,無論是查擺問題、剖析問題還是解決問題,都要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在群眾監督下進行。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確立和完善一個常態化的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把黨的群眾路線化作各級領導干部自覺的具體的實際行動,使得各級領導干部任何時候都要始終保持群眾本色不變、群眾情懷不淡,真正回答好“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各級黨委政府要通過民情懇談、召開座談會、設置意見箱、發放調查問卷、開通熱線電話、設立電子郵箱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建議,讓群眾為干部把脈,把問題找准找全,切實解決群眾不願提、不敢提、不會提意見的問題。同時,要建立完善調研走訪制度,採取定期調研、定期接訪、駐村蹲點、網絡問政等方式,將姿態放下去,把工作沉下去,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生活細節之處關心群眾,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要拓寬群眾參與決策的渠道,就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廣泛協商、廣納群言、廣集民智,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堅持把群眾評議評判貫穿活動全過程,健全聯系服務群眾的動力機制。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有了群眾廣泛、積極參與,教育實踐活動就有了深厚基礎和強大動力。活動開展的效果如何,關鍵要看群眾的切身感受和滿意程度,這就要強化群眾參與和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認真汲取群眾智慧,是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基本要求。必須把廣泛吸收群眾參與貫穿於活動的每個環節,真心實意聽取和接受群眾批評意見。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活動成效的標尺,真正把活動成效的評判權交給群眾。思想認識是否提高,讓群眾來評價﹔查擺的問題是否准確深刻,交由群眾評議﹔建章立制是否客觀有效,交由群眾評判。活動方案、進展情況、階段成效等都要及時向群眾公布,廣泛推行黨員干部公開承諾,亮職責、亮績效、亮形象,接受群眾監督。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完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和選拔任用體系,用明確的政績考核“指揮棒”和用人導向切實推動作風轉變﹔加大干部考核任用中踐行群眾路線實績的比重,突出創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方式和實效的內容﹔加大干部考核任用中群眾的參與度,更加重視干部的群眾口碑﹔建立健全群眾評價監督機制,對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情況進行評價和監督。隻有如此,群眾的參與積極性才能調動起來,黨群干群之間的互動才有活力、有動力。

堅持把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活動關鍵,健全群眾利益維護機制和實現機制。教育實踐活動要取得實效,重點在實踐,關鍵在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體現。要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注重改善民生,著力解決看病、養老、就業、上學、住房、環境、交通、增收等基層群眾最為關注的現實問題,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不良作風問題。要從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出發,特別是從群眾普遍關注的切身利益問題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出發,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麼問題,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活動帶來的明顯變化。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建立健全領導機關公開承諾制度、各級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制度,鼓勵干部去艱苦地區工作,推動聯系群眾常態化、長效化﹔建立健全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推廣和完善“綠色郵政”、“網上信訪”、“專線電話”、“視頻接訪”、“信訪代理”等做法,暢通與群眾平等對話交流的渠道,使群眾的各種訴求得到及時准確反映﹔建立健全群眾利益協調機制,通過政策導向、政策扶持、政策調節,逐步建立完善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合理的利益均衡機制和規范的矛盾調處機制等,來協調群眾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把群眾監督作為解決“四風”問題的重要抓手,健全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黨員干部的作風,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解決“四風”問題,必須將評判權交給群眾,讓群眾來監督,靠群眾來推進。放下身段聽取批評意見,敞開心胸聽取逆耳忠言,實實在在接受群眾監督,是解決“四風”問題,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一個根本途徑。要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廣泛發動群眾監督,深入開展正風肅紀、行政效能明察暗訪,查處黨員干部違反“八項規定”行為,糾正機關效能低下問題,整治執法部門和窗口單位為民辦事不力行為等專項活動,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的“放大鏡”和“顯微鏡”作用,使解決“四風”問題的整個過程曝光在人民群眾的視線之內,讓“四風”在群眾的“火眼金睛”前無所遁形。同時,要不斷建立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制度,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監督的程序和制度,健全定期報告工作制度和廉潔從政情況的制度,進一步拓寬和完善黨內民主監督渠道﹔不斷完善群眾監督、民主黨派監督、新聞輿論監督等黨外監督形式,健全網絡舉報和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監督制約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把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融入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以深化改革的辦法固化作風建設的有效成果。

堅持把邊學邊查邊改、立行立改貫穿活動始終,健全聯系服務群眾的保障機制。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關鍵在於建立規范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這是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根本保証。從活動一開始,就要把制度機制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堅持制度機制建設同步部署、同步推進,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即知即改,著力在建章立制、完善機制上下工夫,見成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僅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不僅要把教育實踐活動中一些成功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制度規范,而且要把落實整改措施與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探索新時期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新途徑、新辦法,努力構建貫徹群眾路線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使黨的群眾路線獲得更加制度化、長效化的實現方式,為推動黨員領導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的長效運行提供制度保障。為此,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切實填補“制度空白”和“制度漏洞”,推動各項制度內容協調、程序嚴密、配套完備。在制度建設中,要著力增強制度科學性,制度設計需要通盤考慮,全局規劃、科學設定。要建立健全督查落實機制,以目標倒逼任務、時間倒逼進度、督查倒逼落實,使問題有人解決、矛盾及時化解,形成剛性化、常態化的督查機制﹔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激勵機制,把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要求納入目標管理,納入單位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體系,讓抽象的踐行群眾路線變成具體的行為准則﹔建立健全領導責任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部門積極配合的踐行群眾路線常態化格局﹔著力增強制度的實效性,切實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和落實力,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制度執行嚴格、順暢、管用、實在,全面提高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科學化水平。

(作者系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