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審批事項提前辦結率達85%以上,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明顯提升,辦事群眾滿意率達93%以上……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委書記張建中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青山區深入推進干部作風建設和行政效能建設,通過末位處罰、揭短亮丑、健全制度‘三劑良方’,在治理‘庸懶散慢’方面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
良方一:末位處罰、獎罰分明
“該事項即將超時,請盡快辦結。”青山區文體局局長李和平一打開辦公電腦,就看到青山區電子監察系統發來的這條工作提示。他一邊忙著處理督辦事項一邊介紹說:“審批事項如果即將超出規定的辦結時限,電子監察系統就會自動提示、亮出黃燈﹔如果沒有按時辦結,電子監察系統就會自動處罰、亮出紅燈,並在每季度的績效考核中扣除相應分數。如果績效考核連續排名靠后,年底就沒有評先選優資格了。”
為從根本上解決機關干部“庸懶散慢”行為,青山區在全市率先推行績效考核。績效考核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每季度由區紀委、區委辦、組織部、政府辦對各單位所承擔工作完成情況、勞動紀律檢查情況及服務質量等進行一次綜合評議﹔二是各單位每季度也要對本單位工作人員的工作完成情況和勞動紀律進行一次績效考核,每年還要對本單位工作人員年度目標完成情況進行一次考核評定﹔三是區委對全區科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每年進行中期、年終兩次綜合考核評價。績效考核和考核評價結果與干部調整、評先評優、職務晉升等直接挂鉤。這樣一來,干多干少、干與不干的結果自然大不一樣。
在最近2次干部調整中,青山區實行科級領導干部末位調整制度,區委根據年度綜合考核評價結果,分別對排名末位的9名科級干部進行了組織處理(其中,2名干部被免職,5名干部被轉崗,2名干部轉任同級非領導職務),“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選人用人導向在干部中引起了很大震動。
良方二:明查暗訪、揭短亮丑
抽調紀委監察局、區委辦、組織部、政府辦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檢查組,不定期深入各單位進行明查暗訪,並在全區作風建設檢查情況通報會上現場播放檢查視頻。對檢查中發現的服務態度好、工作效能高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表揚﹔對檢查中發現存在上班遲到、早退,工作時間上網玩游戲、看電影、炒股、聊天等行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批評,並嚴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截至目前,共通報表揚7個單位,通報批評12個單位,行政效能告誡15人,降職處理2人,停職待崗5人,1人因擅離職守造成不良影響被開除。通過開展工作作風和勞動紀律大整頓,全區干部職工精神風貌明顯改觀。
“無故遲到早退要在全區范圍內通報,通報三次就要取消年底評優資格,現在上下班誰也不敢有絲毫懈怠。”一位匆忙趕往青山區黨政大樓上班的工作人員對筆者介紹說。
良方三:健全制度、不走過場
為防止作風建設成為一陣風,青山區在修改完善原有制度進行的基礎上,結合作風建設實際需要,相繼出台強化作風建設獎懲辦法、加強干部勞動紀律管理暫行辦法、推行電子監察實施辦法、加強行政效能監察促進重點工作落實施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后來,還相繼醞釀出台“庸懶散慢”干部末位調整制度、處置機關事業單位不合格黨員機制、在編不在崗人員專項治理、行政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作風建設定期通報制度等一整套獎懲制度,確保形成長效、不走過場。
青山區教育局黨委書記李秀玲說:“以前也想狠抓內部管理和作風建設,但是沒有制度保障,抓一陣好一陣。現在有了制度保障,抓管理抓作風方面就有了‘尚方寶劍’。”
(內蒙古青山區黨建雲平台供稿——田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