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人民論壇:嚴是愛護,養情操境界

——為政莫忘“三嚴三實”①

金蒼

2014年03月18日09: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有一個寓言故事,講的是“差不多先生”,信奉“凡事隻要差不多,就好了”——買紅糖買成了白糖,都是甜的無所謂啊﹔把“十”字寫成“千”字,就一小撇差不多嘛。

  在現實中,這樣的差不多先生,可不少。改作風,不求嚴細深實,“應付得了檢查就好了”﹔做工作,不講真抓實干,“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抓發展,沒有眼界心勁,“不出大亂子就夠了”。正是針對這些差不多先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作風建設要“三嚴三實”——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樣的要求,切中了作風建設的脈搏,提出了為官從政的標准,理應成為每個黨員干部的根本原則、自覺遵循。

  提出“嚴”的要求,是為了防止更多人變成差不多先生。“差不多、過得去”導致精神渙散、行動拖拉,“高標准、嚴要求”促使精神振奮、行動到位。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錘煉,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磨礪,才能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作風上無懈可擊、品格上臻於至善。如果馬馬虎虎、得過且過,鬆鬆垮垮、敷衍了事,有了裂紋就會一碎兩半,開了口子就會決堤潰壩,不僅干不成事、干不了事,而且可能還會壞事。可以說,對於黨員干部,鬆是害,嚴是愛。

  如果不能堅持嚴的要求,守住底線、守住操守、守住信仰,從思想到行為的蛻變,更將非常危險。一些領導干部最初信誓旦旦“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時間久了思想懈怠、被糖衣炮彈擊中后想法變成“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等到開始伸手了又變成“既然濕了鞋,不如洗個腳”,越走越遠之后則是“既然洗了腳,不如洗個澡”,徹底滑入貪腐深淵。如果能謹記“三嚴”、警鐘長鳴,恐怕也不會敗到無路可退。

  工作中固然不能吹毛求疵、尋弊索瑕,但如若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同樣會助長歪風、滋生邪氣。比如,申報個人事項,如果覺得是個人私事沒必要計較,怎麼能端正風氣、約束自我?企業兼職任職,如果認為隻要分得清裡外公私就無傷大雅,怎麼能防患未然、防微杜漸?有點個人愛好,如果認為“收”“贈”字畫古玩只是同好交流,怎麼能根除利益輸送、權錢交易?要知道,好的作風、高的境界,是“育”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

  一年多來,我們嚴格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從管住教育培訓到清退會員卡,從停建新的樓堂館所到節儉辦晚會節慶,很多制度都發揮了“籠子”作用,起到好成效。但制度的生命力在執行,執行的要害在嚴格,不能縮水,更不能放水。嚴格要求,制度才能產生威力,否則,一處弛則百處懈,再好的制度,也會成為紙老虎、稻草人。上面鬆一寸,下面鬆一尺。領導干部隻有身正為范、做出樣子,要求別人才有底氣、嚴格管理才能服眾,擲地有聲的承諾才能變為成績喜人的戰果。

  從嚴要求、強化約束,這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管黨治黨的重要理念、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展開,作風建設更是常在路上,各級領導干部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才能“養活一團春意思”,真正在職業上有發展、在事業上有作為。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18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