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呼倫貝爾3月10日電 (記者 江新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呼倫貝爾市堅持一把手抓活動,扎扎實實搞好學習教育,廣開門路聽取意見建議,大力加強督查指導,確保活動高標准開展、高質量推進。
學習教育是提高黨員干部思想認識、搞好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基礎。市委書記羅志虎在全市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上指出,學習教育、思想武裝的重點,就是樹立宗旨意識、增強群眾觀點,打牢思想根基。
呼倫貝爾市市級領導干部率先行動,市四大班子成員利用4個半天、2個整天時間進行集中學習,與會人員親自撰寫發言材料,圍繞學習主題深入開展交流。各旗市區、市直各部門單位普遍採取主要領導講黨課、集體學習、交流討論等方式,原原本本學習規定的專題內容。
學透“必修課”,也要抓好“選修課”,各地各部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研討活動。呼倫貝爾市市級領導干部們集中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增強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相關旗市區也組織黨員干部分批次到中共“六大”遺址、“紅色秘密交通線”、“東北抗聯英雄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阿榮旗、扎賚諾爾區邀請中央黨校教授、國內知名專家,對黨員干部進行專題輔導﹔鄂倫春旗專門組成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團,深入7個獵民村進行宣講﹔陳旗通過“牧民流動講堂”、“空中大講堂”組織學習﹔新右旗在廣播電視台開設“北疆黨旗紅”蒙語專欄,用蒙漢雙語開展學習教育﹔海拉爾區通過黨建網站、QQ群、飛信群等媒體,開辟教育實踐活動論述專欄。
通過學習教育,全市各級黨員、干部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解,增強了貫徹落實群眾路線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征求意見是找准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呼倫貝爾市委要求,要打消顧慮、突破障礙,聽到真意見,堅持“真開門、開大門”,絕不搞“閉門修煉、體內循環”。
呼倫貝爾市廣開言路,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征求意見函等10種方式聽取意見﹔拓展范圍,聽取意見的范圍既有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又有老黨員、老同志、“兩代表一委員”和黨外人士﹔突出重點,各地區各單位突出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機關單位和普通黨員等重點對象,突出工作作風、工作方式、工作效果和執規執紀、踐行群眾路線等重點問題,把內容聚焦到反對“四風”上﹔深入基層,市委建立了302個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覆蓋了14個旗市區、136個蘇木鄉鎮和街道、1067個嘎查村和社區。市委書記羅志虎、市長張利平帶頭深入聯系點征求意見,市委各常委和人大、政府、政協班子成員也深入各自聯系點和分管戰線調研,聽取和征求基層的意見及建議。
各地區各部門採取各種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鄂溫克旗提前下發四類調查問卷,深入查找“四風”問題,共收回問卷1.17萬份﹔根河市在電視台開通了“行風直通車”欄目,市委常委及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接受訪談,直接回答群眾問題﹔扎蘭屯市指定專人負責接聽、接待群眾針對“四風”方面的來電、來信和來訪﹔阿榮旗明確要求,處級領導干部到幫聯后進村聽取意見時,每人要再選擇2個貧困村去聽取意見。
對於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問題,呼倫貝爾市堅持立查立行立改的原則,當前能夠解決的馬上解決,做到邊聽邊改、立行立改。據了解,目前,全市已著手就群眾反映強烈的4類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督導巡查是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証。呼倫貝爾市委派出20個督導組全程督導全市121個地區、單位教育實踐活動並巡查到蘇木鄉鎮和街道。14個旗市區共派出督導組137個,督導直屬部門、蘇木鄉鎮和街道,並巡查到嘎查村和社區。全市蘇木鄉鎮和街道共派出指導員1130人,做到了有黨組織的地方就有督導組、指導員,實現了督導巡查的全覆蓋。
市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成立了臨時黨委,20個督導組均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加大了黨的領導力度。各督導組前期深入督導地區、單位,進行深入走訪,廣泛征求意見,全程了解方案制定的過程,採取“三把關”制度和聯審制度,建立了三級聯絡員制度,切實將市委的要求落到實處,保証了教育實踐活動的良好開展。
牙克石市
高層級督導推進教育實踐活動
本報呼倫貝爾3月10日電 (記者 劉玉榮 通訊員 黃亞光)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牙克石市以提高督導組領導層級、嚴格督導制度為抓手,組成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等主要領導為組長,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為副組長的15個督導組,分赴各單位認真開展督促檢查、具體指導,使該市的教育實踐活動形成了上下齊抓、內外聯動、活力迸發的良好態勢。
15個督導組深入到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聯系點展開工作,把中央、自治區黨委、呼倫貝爾市委、牙克石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實到督導工作中,推動了被督導單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
各督導組廣泛接觸干部群眾,深入了解干部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認真研究和審閱聯系單位教育實踐活動方案和主要領導的講話,對個別單位在方案中存在的欠缺和文字表述不准、規定動作不到位、創新工作太籠統等問題,逐一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各督導組擺正和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黨組織的關系,突出責任主體,通過建立多層次、經常性溝通機制,全面了解情況,穩妥搞好督導。與此同時,各督導組寓督導於服務中,幫助出主意、解難題,對工作基礎薄弱的單位進行一對一重點指導,兩手抓、兩不誤,推動活動協調發展。
額爾古納市
借“微”平台 做“大”文章
本報呼倫貝爾3月10日電 “照鏡子主要是以黨章為鏡,對照黨的紀律、群眾期盼、先進典型,對照改進作風要求,在宗旨意識、工作作風、廉潔自律上查問題、找差距、明方向。鏡子可以照自己,也可以照他人,這次主要是照自己。”近日,額爾古納市很多黨員干部都收到了這樣一條微信。這是該市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借助自身的微信公眾平台,向廣大黨員干部傳達權威論斷的又一個創新舉措。
據了解,為更好地適應當前信息“零散化”、“碎片化”的新特點,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額爾古納市迅速搭建起微博、微信等“微”平台,方便全市干部群眾及時了解權威資訊,分享學習經驗。不同的“微”平台由於其特點不同,在功能承擔上也有所側重。其中微博平台主要是發布有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宣講解讀視聽資料和權威論斷;微信平台主要是及時通告各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動態和好經驗、好做法。這一舉措讓微信、微博平台時尚、親切、互動、及時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實現了在內容上化繁為簡、形式上化整為零,既方便大家閱讀學習,又能將大道理講小、小道理講實,易於理解和吸收。
目前,“微”平台的信息已逐漸成為廣大黨員期待的“營養餐”,該市的黨員干部隻需打開微信,“掃一掃”、“點一點”,便能實現全方位的互動,各級黨組織與每名黨員干部更好地實現了同心同德、同頻共振。(王志強)
鄂倫春旗
教育實踐活動走進獵民村
本報呼倫貝爾3月10日電 “大家快到村部,惠民工作組又為咱解決實際問題來了,有困難、有建議盡管提。”希日特奇獵民村黨支部書記何勇興奮地招呼著。
“生產袋裝木耳的鋸末緊缺,多調配些播種機械,多貸點春耕款……”第一時間,工作組將農獵民反映的10余項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部署到隨行的涉農部門,解決實際問題。
自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啟動以來,鄂倫春旗迅速行動,將解決農獵民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由旗各級黨員干部組成的工作組紛紛進村入戶開展座談、調研,了解農獵民生產生活情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旗四大班子領導建立33個聯系點,各鄉鎮下派第一書記和黨建指導員114個,旗直各部門採取結對幫扶助學等形式“一對一”服務,著力為農獵民解決實際問題。
該旗還組織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聯誼會,將黨的政策以相聲、小品、快板等形式展現出來,通過民族工藝品、剪紙、繪畫等競技活動,渲染學習氛圍。並搭建了視頻平台,通過視頻讓農獵民直接對話,活化了學習方式,取得了實際效果。(侯玉鵬)
阿榮旗
領導干部進農戶
問“症”求“醫”
本報呼倫貝爾3月10日電 (記者 江新輝 通訊員 王建庭)“今天到村裡來,主要就是想聽真話,千萬別拘束,官話好話不用說,就揀問題說。”2月28日,阿榮旗旗委書記潘金生來到復興鎮小黑信子村,在農戶家中召開座談會,當面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老黨員焦純喜毫不客氣地說:“說實在的,現在干部的工作我還算滿意,只是對村裡提倡搞大棚種果樹的這個做法一直不托底兒,種植不成功咋辦?種植成功了往哪兒賣?”
“村裡搞大棚種植果樹是一個富民項目,鎮裡和村裡會把工作做細,聘好技術員,抓好銷售訂單,不能讓群眾在技術和銷路上有困難。”潘金生的一席話,讓老焦懸著的心落了地。
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阿榮旗把聽取群眾意見作為工作重點,領導帶頭深入基層,聽取真意見,解決真問題,推動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深入開展。
“咱們今天不擺功勞,專講問題,來到這兒,就是想聽聽大家的心裡話。”在霍爾奇鎮莫爾頂村,面對圍攏在一起的村民,旗長馮方祥“開門見山”。
種植大戶張學恩說:“旗長能和我們坐到一起,面對面地給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讓我們真正看到了農村發展的希望!”
聽到這兒,馮方祥立刻說:“這本身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深入群眾還不夠,深入基層有欠缺,我們以后要經常到基層和群眾坐一坐。”這句實打實的心裡話一下子就拉近了干部與群眾的距離。
“我就希望在畜牧業發展上能給我們老百姓一些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黨員張紹鳳接過話茬兒。
“這個問題提得好,畜牧業的發展對於我們農區來說極為重要,如果每一個農民家庭都能夠養上幾頭牛和幾十隻羊,那就相當於多種幾垧地的收入啊,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究考慮。”聽了馮方祥的回答,張紹鳳滿意地笑了。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書記和旗長,眼下,在阿榮旗,所有的旗級領導干部已經全部走進基層,走近群眾,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著力解決群眾難題。“問症”於群眾,“求醫”於基層,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
莫旗
上門服務備春耕
本報呼倫貝爾3月10日電 正月剛過,莫旗農業部門就結合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干部、農業技術人員走出機關下田頭,了解春耕生產情況,推廣宣傳農業新技術和政策,備戰春耕生產。
今年,該旗提出了“減豆、增米”的農業發展思路,計劃種植玉米350萬畝。為更好地引導農民發展玉米生產,該旗農業部門利用年前年后的農閑時間,舉辦了國道“111線玉米走廊”培訓班,組織農技專家走進沿線6個鄉鎮23個村屯,面對面向農民傳授玉米膜下滴灌種植技術、病虫草害防治技術、良種推廣等內容,目前累計培訓農民2000余人次。
農機部門從正月初八開始,組織3支農機小分隊進村入戶指導機械保養、調試和檢修,宣傳國家有關機具補貼的政策、種類、標准、補貼對象及申購程序。目前累計答復農民咨詢300多人次,助農檢修農機具500多台次。
這幾天,在旗農業部門的幫助下,漢古爾河鎮勝利村種養專業合作社購進了500噸玉米專用肥。去年,合作社8000畝土地全部種了玉米,80多戶農民增收160余萬元。今年,合作社計劃再流轉土地3000畝,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1萬畝。“旗裡農技人員全程跟蹤服務,我們底氣兒足啊!”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偉說。
看到勝利村的林勇峰正忙著移栽秧苗,旗農牧業產業化發展中心主任關國杰帶領技術人員主動上門服務。林勇峰去年種大棚19.5畝,年收入30多萬元。在他的帶動下,今年又有2戶農民加入了種大棚的行列。(王立國)